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290字。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一、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
  二、方法指导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
  2、诵读涵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4、鉴赏评价(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三、预习导引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背景再现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2、字音辨识
  滟滟(     ) 芳甸(     )  似霰(    ) 汀上(    ) 纤尘(    )  纤夫(    )
  皎皎(     ) 浦上(    ) 扁舟(    ) 扁担(    ) 徘徊(     )(     )
  砧上(     ) 碣石(    ) 潇湘(    )(    )
  3、词语释义
  滟滟芳甸霰穷已但见扁舟离人青枫浦上不胜愁可怜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