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30字。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学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课时:共两课时 编写人: 审核人: 编号: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悼词的特点,整体感知并把握全文的结构, 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2, 结合课后练习,诵读并揣摩重点语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用词的妙处。
3, 品读课文,深入理解伟人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二,问题导学
【相关背景】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相关知识】悼词结构: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其思想感情应该是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积累词语 】注音:悼(dào)词 不可估量( ) 纷繁芜(wú)杂 豁(huò)然开朗
肤(fū)浅 衷(zhōng)心喜悦 卓(zhuō)有成效 嫉(jí)恨
诽谤(fěi bàng) 诅咒(zǔ zhòu) 给(jǐ)予答复 诬(wǖ)蔑
(一)根据悼词特点,利用承递性语句、过渡性段落和总括性段落,分析课文结构
找出承递性语句: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不仅如此。”——“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正因为这样……”
找出过渡性段落和总括性段落: 过渡性:第2段,第6段 总括性:第5段,第8段
画出结构图:
第一部分(1) 悼念 交代伟人的逝世——悲痛
第二部分(2-7) 评价 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革命理论。
第三部分(8-9) 悼念 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敌人的忌恨、人民的爱戴——怀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