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约1750+3720字。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 题 《诗经》氓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人物感情变化发展脉络,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重点 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难点 通过学习《氓》了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能探讨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活动设计
一、新课导入(1分钟) 唐诗宋词被人们竞相传诵,人们在品味其优美时,有多少人会记起这些诗歌的源头?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自己的语言描写着生活的原貌了,这些作品有的被保留下来,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典范,这就是《诗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部最古老的诗歌总集的优秀篇章。
二、《诗经》文学常识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
……
【文本研读】
认真阅读《氓》,完成内容梳理表格。
阶段 节 主要内容 原文依据 女子内心情感变化 性格特征
恋爱 一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婚前:
二 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婚变
三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怨恨,沉痛
四 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婚后:
五 补叙多年的 。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决绝 六 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离骚》
1、选文中写了哪几方面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2、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原文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修姱( ) 谣诼( ) 方圜( ) 揽茝( ) 岌( )岌 偭( )
鞿羁( )( ) 侘傺( )( ) 溘( ) 死 忳( )
謇( )谇( ) 皋( ) 芰( )荷 愆期( ) 将子无怒( )
体无咎言( )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言既遂矣( )渐车帷裳( )
咥其笑矣( ) 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 )
2.通假字
(1)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通
(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 错。 通
(3)忳郁邑余垞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通
(4)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通
(5)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通 来源:
(6)氓之蚩蚩 通 (7)于嗟鸠兮 通
(8)犹可说也 通 (9)隰则有泮 通
3.解释词义
(1)怨灵修之浩荡兮 (2)偭规矩而改错
(3)固时俗之工巧兮 (4)吾独穷困乎此时
(5)宁溘死以流亡兮 (6)长余佩之陆离
(7)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8)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9)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10)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2)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4.词类活用
(1)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伏清白以死直兮:
(3)屈心而抑志兮: (4)回朕车以复路兮:
(5)步余马于兰皋兮: (6)士贰其行
(7)二三其德 (8)夙兴夜寐
【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32分)
1.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