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美文
美文10.doc
美文11.doc
美文2.doc
美文3.doc
美文4.doc
美文5烛之武.doc
美文6荆轲.doc
美文7.doc
美文8.doc
美文9.doc
伟人的诗词情怀
一、风华正茂
自古道,“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乐乃心声”。毛泽东本人的诗词,恰恰表达了他奋斗一生的恢宏志向。他青年时代便确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志向,与当年为强国救亡的无数志士仁人心心相通,因此他的诗词才能感动上至饱学之士、下至普通群众的亿万国人。
长久影响湖南、湖北学人的湘楚文化,自古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毛泽东青年时便抄录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追索”,并当成座右铭。近代湘学更增加了救亡图强的内容,“中国如为德意志,湖南便是普鲁士”一时成为湖南有志之士的豪言。
“风华正茂”时的青年毛泽东诗作,现在还能看到一首1918年4月写的《送纵宇一郎东行》。
“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时代的毛泽东,曾以自己的诗词之作表达了亲情、爱情和友情,以及自己在“苍茫大地”上“主沉浮”的宏伟志向。在毛泽东诸多诗词中,最能表达志向的就是两首《沁园春》,一首是这篇“长沙”,另一首便是“雪”。从艺术上讲,《沁园春•长沙》是绝佳之作。古代文人悲秋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写秋景大多有“肃杀”之感。毛泽东所写的秋色,却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欣欣向荣景象,以艺术浪漫与与现实描写相统一,表达出激流勇进的斗争精神,在千古诗词作品中可谓独树一帜。
二、革命豪情
追溯起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在青少年时代便已开始。毛泽东生前同意发表的最早的一首,是32岁时所写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某种意义上是为“同学少年,书生意气”的时期画上了一个句号。从1927年以后,毛泽东不再着重抒写个人情感,而以“主沉浮”的使命感把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与诗词结合在一起。他的诗词主要已是战斗号角,并成为革命战争的史诗。
1927年,是毛泽东人生奋斗历程的一个转折点和里程碑,这一年他告别了在城市里的文人生活,走上了井冈山,自称去当“革命的山大王”,此后十年间转战万里,经常在马背和担架上看书和吟诗。从这时直至1949年全国胜利,他的诗词多系行军打仗的纪实之作,充满了豪放之气,很难看到婉约之作。
他在1928年秋天写下的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一词,就表达出视强敌如草芥的无畏气概。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的个性一向倔强,将斗争视为其乐无穷,越是处于逆境斗志越坚,诗兴也就越强。人称“愤怒出诗人”,毛泽东一生的创作特点是奋斗出诗篇。1929年10月,大病未愈的毛泽东被战士们用担架抬着,由傅柏翠陪同,登上了上杭县的临江楼。面对政治逆境和体内重病,毛泽东仍写了一首有名的《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但看黄花不用伤。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在1962年发表这首词的时候,毛泽东把“但看黄花不用伤”,改为了“战地黄花分外香”。古人诗词对重阳佳节通常是花酒愁肠,情怀怆然,抒发悲愁之气。毛泽东的这首词,虽带有些伤感,却一扫古人悲秋之气,强调“秋风劲”,而且“不似春光,胜似黄光”,以此自勉自励,读来顿起豪情。至于解放后修改后加上“战地黄花分外香”,更属横扫千古之句。古人写战场都是一副凄凉之感,“由来征战地,自古几人还”,毛泽东的笔下却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立意完全不同。这不仅是对革命战争的颂扬,同时还显示出毛泽东的独特战争观。
……
读书:一次重要的约会
吴志翔
漫画家魏克有幅作品,画面上是一台钟,钟面上的时间刻度已经剥落,甚至被“水”冲掉,耐人寻味的是魏克的两句话:“时间并没有流逝,流走的是我们自己……”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一次次提醒我们生命流驶的,常常是过去留下的许多痕迹。比如,一片夹在书中枯黄的树叶,或记忆里一场漫天飞舞的大雪。那样的记忆雕刻着时光,使之呈现出一种似乎可以触摸的质感,而岁月的锋镝又雕刻我们。
读书,就是我的时光刻刀,岁月之刃。
心中产生“撕裂感”,往往是在一个人夜读之时。我有个习惯,每次买了书后,都喜欢在扉页写上日期以及购书之地;而在读完一本书后,同样要写上日期,并结合当时的情境信笔涂上几行字。比如,我现在随手抓过一本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就发现在书尾写着“百年望海潮,千秋忧河殇”。在王晓明著《鲁迅传》首页写着:“1994年5月,相逢一醉是前缘,飘然何处风雨散,奈何?奈何?”而在书末涂写了苏东坡的一句词:“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则引述了海明威的一句话表达心绪:“苍凉之雾,升起于人性的港湾”......如此涂抹,不可胜数。点点滴滴,都见性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当我面对那些曾经在夜灯下亲近过的书籍时,总会生出一种别样的温情,过去的生命信息依然存留于书页之间,不忍舍弃。我感觉那些日子就在眼前,包括当时的环境、气候、心境。热烈的生命凝固其中,打开它,一切尽皆呈现。亨利•詹姆斯的小说《贵妇画像》英文版厚达600多页,我从1994年开始读,时断时续,真正打起精神读完此书,是在1996年的春天,在一处破败的老房子里。那时候除了读书,好像没有别的打发时间的方式。无限春光,都与我无关。随手翻到这本书某处,我看到了这么几个大字:“寂寞的时光!”并且用半通不通的英文写着:“我被春天囚禁。”翻开此书,我仿佛还嗅到了当时窗外阳光的气息。
我读了许多外研社和企鹅版的英文小说,当然还有更多的“诗性思想家”的作品,我也是从那时候起在心性上亲近“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在那些寂寞的日子里,它们是除了《鲁迅全集》之外,我不忍舍弃的精神家园。那些文字与困守一隅的我一样孤独,也许与我一样期待着被发现和理解。一种孤独必须以另一种孤独来安慰和宽解。有一年冬天
……
秋
秋,一个很深远的名字,仿佛是从古老的幽谷中传出的,我好奇的往谷中探头遥望,摸索,却发现了她的凄凉神秘!
犹记初中时在课堂上学过一首刘禹锡的诗,名为《秋词》,众人皆知,也是我特别喜爱的一首赞美秋天的美好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美妙至及,另人陶醉。诗中的意境是一种明朗欢欣,画面也一定是非常富有诗意的浪漫与韵味十足的壮丽山水风景,天池倾流,似海飘扬,缥缥缈缈,灵动鲜活!
秋似钢琴奏出的神秘另人怅惘的乐音,飘扬在宇宙上空,倾听悠远的外来音,欣赏她的高贵舞姿,秋似深山野林中漠漠的一泉深潭,柔媚中带有爱怜脆弱,让人联想到古代时如花似玉的少女晶莹剔透的眼眸仿佛是深远幽静的一潭秋水,若她对你回眸一笑,你便永世不能忘怀,含泪忆!
秋天初临的时节,是最舒服的,轻柔爽朗的秋风吹过我的脸庞,我便会感到一种被她爱抚的温暖,静静聆听她的温柔话语,是最幸福的乐事,她会为你讲诉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神秘的神话传说,充满好奇的人们,千万不要错过!
同样秋也是丰收的季节,农家人收获了一年辛苦汗水浸润过的食粮,露出欢喜笑容,鸣声庆贺,旅游者与纷乱的人群收获的是一个美好的心情,浪漫富有诗意的风景艳图。观满山红叶,笑眼飘盈,便觉秋中流淌着美的艺术,随之秋与红叶融合,构成一幅红遍满园的风景油画。
当我轻轻的踩踏着一片片秋的枯叶时,她发出微弱酥脆的碎裂声,我仿佛听到了她用温柔话语在说着“我要走了,我要走了,再见了!”然后飘然离去。也许有人已遗忘了秋的存在,不过那也好,秋本来就有一种高贵静雅的气质在秋风中飘摇消逝,她就像是一阵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无法触及的幻梦,最后人类的思想会随着时空的倒转,而悲冷千年!
我对着遥远的晴空一次次呼唤着你的名字,企盼着你的停留,但你还是拂衣远去,留下我一人在风中孤独哭泣,虽然你说过明年还会来,叫我不要伤心你的离去,虽然你的道别的话语是那样的沁人心脾,暖味流溢,但我还是伤心,思念你的每一点每一滴流过我心头的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