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第4单元
第14课  唐诗五首.doc
表达交流4    珠联璧合觅佳趣.doc
第14课 唐诗五首.ppt
第15课    蜀道难.doc
第15课 蜀道难.ppt
第16课   琵琶行.doc
第16课 琵琶行(并序).ppt
第17课    宋词四首.doc
第17课 宋词四首.ppt
第18课  诗词三首.doc
第18课 诗词三首.ppt
第19课  元曲三首.doc
第19课 元曲三首.ppt

  第14课 唐诗五首
  1.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廷任职,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他早年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还是山水田园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为“王孟”。人称“诗佛”。他还是有名的画家,并精通音律。苏轼评其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
  王昌龄(698-756),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世乱还乡,道出亳州(一作濠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开元、天宝年间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尤擅长七绝,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擅长律诗,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1400余首。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贞元进士,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等,诗集有《刘宾客集》。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其诗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时政弊端多有所反映;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较突出。
  2.相关知识
  (1)律诗。律诗属近体诗。近体诗用字讲平仄,句数有定,讲究用韵,有一定的规律。律诗由四联(八句)组成,每句五个字的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颔联、颈联
  ……
  第16课 琵琶行(并序)
  1.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贞元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2.相关知识
  歌行体,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这类诗歌的基本特点是:篇幅一般较长,内容充实,保留了汉魏乐府诗的叙事特点,用韵自由,音节、格律不限,平仄不拘;句式灵活,富于变化,一般以七言为主,杂以三、五、九言。人们称这种从古诗演化而来的、以长歌浩叹为主要特征的诗为歌行体。
  一、课外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请分析“紫袖红弦明月中”一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18课 诗词三首
  1.走近作者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宋兵破金陵,出降,后被宋太宗毒死。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则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吟叹身世,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其词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在题材与意境上也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以写艳情为主的窠臼。后人把他及其父李璟(中主)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北宋灭亡之际,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屡遭当权的议和派的打击和排斥,虽然历任多种官职,但始终无法实现他恢复中原的宏图壮志。晚年在山阴闲居,直至终老都不忘复国大业。陆游是一位高产作家,平生作诗近万首,大多数是抒发他的爱国思想和感情的。
  姜夔(约1155-1209),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寓居武康。一生未仕。最后在贫病交加之中死在西子湖畔。姜夔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书法、音乐、诗词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多是咏物、写景、言情之作,风格清高典雅,讲求音律,是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由于精通音律,姜夔喜欢新创自度曲(不根据旧谱自己创制新词调),共有自度曲17首,本篇《扬州慢》是他写得最好的一首。
  2.相关知识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