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课件制作精美,知人论世,用典抒情,拓展延伸,教案约2970字,1个视频素材。
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新设计】
在执教本课时,重点突破用典抒情的写法,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揣摩词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同时把本词与辛弃疾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让学生以写对联或小诗的形式评价辛弃疾和他的词,在深入理解辛弃疾感情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读与写能力的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
2.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忧虑国事,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怀。
【学情分析】
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辛弃疾所处的时代了解不是太多,对词中的典故含义的理解有一定难度。作者为了押韵在词中改变句式,学生对此了解不足,造成对词的内容理解不到位。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和辛弃疾的经历,为学生理解词的内容打下基础。通过对句式的研究和词语的揣摩,让学生读懂词,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点难点】
理解作品用典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讲授】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导入新课
800年前,一个失意的武将,一个落魄的官员,一个爱国的词人,登上北固亭,举目远望,老泪纵横,把满腔的悲愤谱成一曲生命的绝唱——《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他就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文武双全的“词坛飞将军”辛弃疾。
二、进入新课
(一)了解作者
1. 对于辛弃疾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词。请一位学生简单的介绍,教师补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积极抗金,希望恢复中原。其词现存620余首,写抗金爱国之情,抒壮志难酬之志。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词集《稼轩长短句》。
2.臧克家对辛弃疾的评价:
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名垂宇宙,文光射牛斗,剩有悲壮词千篇
3.学生齐读初中学过的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初步了解辛词内容与风格。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写于1188年,辛弃疾48岁,闲居江西)
(二)学习《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明确教学目标
2.知人论世
这首词写于1205年,辛弃疾已六十五岁(经历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个皇帝),之前多年一直赋闲在家,不受重用。1203年被当时掌权的韩侂胄起用,第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获得名誉,巩固地位, 没做好准备 ,草草北伐 ,只想侥幸成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