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2张,文本品读之比较体验等。文字材料约4060+2890字。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学作品载负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供各种方法深入文本体悟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在已有情感体验中,获得新的体验。执教者得善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形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反映,让学生在新旧碰撞中形成对问题的新认识。
  【教学设想】
  《故都的秋》是鲁人版新课标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的一篇自渎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名篇。本篇写成于1934年8月,到现在已经80多年过去了。80多年来时代在变迁,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通过此篇,了解了“故都的秋”,了解了郁达夫。据郁达夫的儿子郁飞回忆,《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应《人间世》社王佘杞邀写成于1934年8月17日晨的。郁达夫在8月16日接到王佘杞的催稿快信,于8月17日晨便写就了此传世名篇,这源于郁达夫信手拈来,举重若轻,妙笔生花的高超写作技巧。这不得不令人佩服郁达夫平日对景物、人情观察的细致、细腻。郁达夫摄入本文的景物都是极普通,但又极富代表性的,写入本文的人物是一些市井小人物,人物之间的对话也都是口语俗话,然而正是这些普通景物,平凡人物、口语俗话,经郁达夫的妙笔点画后却给人一种不用刻意寻秋而秋味自隽永的感觉。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在浓浓的故都秋味中又寄寓了郁达夫特有的“清、静、悲凉”的感受。因此,我们试图从语言入手,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体味郁达夫寄寓在文中的独特情感,进而知人论世去破译这种寄寓在文中的独特情感。
  教学方法:
  比读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目标】
  1、 反复品读,抓住关键词句,与作品、作者、自然等对话, 领悟作家内心的独特感受,欣赏大自然的优美景致;学习比读法,提高阅读审美和评价能力;
  2、 揣摩语言, 品味诗一般的语言、意境,品鉴以景驭情、情景交融和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