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2200字。
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我国古代的《月令》中涉及到的相关礼俗可以看出,古人非常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秦国宰相吕不韦编写的《吕氏春秋》,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有人问其中《十二纪》的思想要点,吕不韦明确回答道,就是要调整天、地、人的关系,使之和谐统一,要点则在于无为而行。《十二纪》系统地介绍了一年中12个月的天象规律、物候特征、生产程序以及应当分别注意的诸多事项。其中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值得我们特别重视。例如,孟春之月,禁止伐树,祭祀山林川泽之神所献祭品不得用雌性禽兽,不得毁坏鸟巢,不得杀害怀孕与幼小的动物,不得取鸟卵。仲春之月,禁止破坏水源、焚烧山林。季春之月,禁止用弓箭、网罗、毒药等各种形式猎杀禽兽,也不许伐取桑树和柘树。又有孟夏之月不许进行大规模围猎,仲夏之月不许烧炭,季夏之月禁止砍伐山林等规定。
成书于先秦的《逸周书》的《周月》《时训》《月令》等篇以及《礼记•月令》等,也有相近的内容。以《月令》指导政策的思想,可能在西汉中期以后更为明确。《汉书•宣帝纪》所记载的元康三年六月诏中,宣布春夏两季不得破坏鸟巢、探取鸟卵、射击飞鸟,这正是《月令》所强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禁令。大致成书于西汉中晚期的《焦氏易林》中载有“秋冬探巢”的文字,说明春夏两季不得破坏鸟巢的制度确实得以实行。《汉书•元帝纪》记载,汉元帝初元三年六月,气候失常,“风雨不时”,诏令行政部门认真监察,不许违犯“四时之禁”。永光三年十一月,因地震雨涝,诏书严厉责问百官为何不遵行“时禁”。唐代学者颜师古解释说,所谓“时禁”,就是《月令》中所规定的明令禁止的内容。
近年甘肃敦煌悬泉置汉代遗址发掘出土的泥墙墨书《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中就有关于生态保护的内容。如“孟春月令”有“禁止伐木”的条文,又解释说,八月之前都不得砍伐树木,秋后“草木零落”才可有选择地砍伐。当月又有不许破坏鸟巢的禁令,不许毁坏空巢的禁令被要求执行到夏季。巢中有鸟、鸟卵的,全年禁止破坏。又规定只要蛇虫不伤害人类,九月之前都不得杀害。不许杀害怀孕有胎的动物,是全年的“常禁”;不得杀害幼鸟,也是全年“尽十二月常禁”。保护幼弱走兽的禁令,执行至九月底。这篇文字的日期为“元始五年五月甲子朔丁丑”,时为公元5年,是明确作为太皇太后的诏书颁布的。书写在墙壁上的做法,是为了扩大宣传,使有关内容为众人所知。《明史•职官志》说到“荐新,循《月令》献其品物”的制度。太平天国的文献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内容:“特命史官作《月令》,钦将天历记分明;每年节气通记录,草木萌芽在何辰。”
这些都可说明,《月令》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确实在历史上有久远的影响。其中有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容,在不同的时代,受到重视的程度可能会有所差异。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认真整理、总结和研究我国古代有关尊重生命、爱护环境和珍视资源的文化思想与观念,继承这份宝贵的遗产,特别是汲取其中积极、合理的成分,对于我们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自王子今《中国古代的生态保护意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我国古代的《月令》中涉及到的相关礼俗可以看出,古人十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B.吕不韦明确提出编写《吕氏春秋》的目的,就是要调整天、地、人的关系,使之和谐统一。
C.系统介绍一年中诸多注意事项的《十二纪》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值得今人重视。
D.《十二纪》对孟春、仲春、季春与孟夏之月在祭祀、渔猎等活动方面有明确的禁令与规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据《汉书》记载,元康三年六月,朝廷以《月令》为指导政策,第一次颁布春夏两季不得破坏鸟巢、探取鸟卵、射击飞鸟的诏令。
B.据《汉书》记载,汉代曾经下诏书,对百官不能按照《月令》的规定遵行“时禁”进行了严责。
C.近年,甘肃敦煌悬泉置汉代遗址发掘出土的泥墙墨书中有关于生态保护的“禁止伐木”的条文。
D.汉代为了扩大宣传不许杀害怀孕有胎的动物的全年“常禁”,把它书写在了墙壁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逸周书》的《月令》和《礼记•月令》等文章与《吕氏春秋•十二纪》所写的内容有相近的地方。
B.《焦氏易林》有“秋冬探巢”的文字记载,可以看出春夏两季不得破坏鸟巢的制度确实得以实行了。
C.《明史》与太平天国的文献中也有要遵循秦汉时期的《月令》的记载,证明《月令》文化的影响深远。
D.尽管不同时代我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同,但汲取其积极、合理的成分,对我们仍有现实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初,居易罢杭州,归洛阳。于履道里①得故散骑常侍②杨凭宅,竹木池馆,有林泉③之致。家妓樊素、蛮子者,能歌善舞。居易既以尹正罢归,每独酌赋咏于舟中,因为池上篇曰:
东都风土水木之胜在东南偏,东南之胜在履道里,里之胜在西北隅,西闬④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乐天退老之地。地方十七亩,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初乐天既为主,喜且曰:“虽有池台,无粟不能守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