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50+4680字。
《 师 说 》导 学 案
编写人 郭冉冉 审核人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学生 班级 学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标注、掌握文中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能力目标:学习借鉴本文提出论点技巧。
情感目标:确立正确的“从师”之道。
预习案(写一写,梳理基础知识)
【自主预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一、知识链接
1、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是申说事理的文章,有的偏重叙事,如《捕蛇者说》;有的偏重抒情,如《爱莲说》;有的偏重说理,如《师说》。
2、韩愈及古文运动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二十五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事侍郎、潮州刺史、国子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西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骊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
3、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基础知识
1、 字音、字形
传( )道 无长( )无少 句读( ) 或不( )焉
近谀( ) 郯( )子 苌弘( )( ) 聃( )
蟠( ) 经传( ) 贻( )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焉
3、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圣人之所以为圣
4)吾从而师之
5)今之众人
6)小学而大遗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词类活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师 说 》导 学 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总结实词“传、师、从”,虚词“之、其、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能力目标: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情感目标:把握“道”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之上辩证地认识作作者的观点。
预习案(写一写,梳理基础知识)
【自主预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一词多义
师
①名词,有三种情况:
古之学者必有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孔子师郯子……师襄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吾师道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其
①作代词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余嘉其能行古道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作语气词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尽吾志者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③作助词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④作连词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之
①作代词
择师而教之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②作助词
古之学者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句读之不知
填然鼓之
蚓无爪牙之利
③ 作动词
吾欲之南海
乎:
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④ 其皆出于此乎
所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