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春江花月夜
彭丽媛 - 春江花月夜.mp3
春江花月夜 18张ppt.ppt
春江花月夜 古筝.mp3
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docx
配乐诗朗诵春江花月夜.Wmv

  姓名 蒋田田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山东滨州行知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春江花月夜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山东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中第三课,是一篇唐诗中的“顶峰”之作。它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又如情感脉搏,使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作者以月升、月悬、月斜到月落为线,细致描绘了春江月夜的景色;面对江天一色的美景,诗人思绪飞动,探寻宇宙哲理;后又联想到思妇怀人和游子思乡。全诗在思想与艺术上不仅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而且超越了一些枯燥说理的玄言诗和抒儿女别绪离愁的爱情诗,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诗情、画意与哲理,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二、学生分析
  长期以来诗歌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两种感觉:一、要背诵;二、要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种教学方式冻结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动情读书的欲望,把诗歌变成了公式,把思考变成了形式,把书本变成了枷锁,把课堂变成了囚笼,从而导致学生只能初步感知到诗歌的内容,却讷于对其意象、情感、意境等的理性分析和深度表达。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动情地诵读,自由地涵咏,自主地探究。高二学生已有了一定诗歌鉴赏知识的积累,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维比较活跃。但要让他们的思维拓展开来,老师就不能包办,不能代替。要放开手脚,让他们敢“说”,敢“思”,敢“表达”,真正地“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1.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感情。
  2.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景、 情、理的完美融合。
  3.陶冶情操,感受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体悟人生真谛。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