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约1830字。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黄连芬 电话
学科 语 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临沭一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也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散文名篇。这是人教版五册必修教材中唯一的写景状物散文单元,本课位于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学本文,宜从分析景物、品味语言入手。如画面的描写,景物的选取,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等。其次是析情,对作者感情的把握是本文的一个难点。通过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结合交流研讨和教师的点拨启发,去深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和体悟作者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故都的秋的悲凉颂歌”。作家对故都秋的眷恋,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寂寥、悲凉,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
二、学生分析
学生与作者郁达夫有时代之隔,要理解他当时的情感,需借助背景,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只有走进作者的内心才能走进文本。当然,秋,处于北国的学生,是非常熟悉的,又正值秋季,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写故乡的秋会选取哪些景物哪些色彩来表达情感,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又会有什么不同的选择。以此与作家写秋进行正比反比,深入文本,把握感情。所以,运用合适的科学技术手段和合理的引导是学好这一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赏析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特点。
2、品读本文精彩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审美情怀。
3、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 托的感情。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课前自主学习 :
1、学生通过多媒体搜集相关背景、郁达夫生平经历,以及形成其独特审美观的原因。
2、学生以批注法自读文本,通过词语关,并初步理解文本。
3、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文眼,看围绕中心选取了哪些秋日景象入文,概括出每幅画面的特点。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为后面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奠定基础。技术手段:word文档、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3.补充古人今人写秋的相关资料,保存到班级博客里,要求学生阅读,拓展视野。
技术手段:互联网 微课 《批注读书法》、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课堂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时代背景,作家经历,重点词语读音、释义 ,每幅秋景图命名。
使用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加以评价。
技术手段:图片,音频、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2、再读课文,重点赏析
小组合作学习,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作者笔下秋日况味的画面进行赏析,从细腻的写景中欣赏品味故都的秋味,体会情与景的关系。
学生交流讨论:作者如何以情驭景
技术手段:用实物投影展示个人批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应用学习:
仿照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格式把故都的秋景连缀成诗,并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