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4760字。

  第三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中国画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水墨画在其中占有着一席之地。简单地说,水墨就是水与墨的融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据考证,唐以来,水墨画从诞生到不断地发展、提高、完善,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尤其是文人画的形成和兴盛,使中国水墨画备受时代的推崇,以致成为衡量东方绘画艺术水平的标准。传统水墨画即传统文人画,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一支。传统文人画是在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而寻求艺术寄托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现代水墨画是举着反传统、反美学的旗帜出现的,它的根本出发点是打破传统。现代水墨画在吸取西方的笔墨、色彩、造型等形式,在立足传统又改变传统的表现方式中应运而生,现代水墨画家吸收借鉴西方艺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无论画家是不是士大夫身份。从盛唐开始,文人士大夫无不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追求自由自在的发展。“悦人”和“足以为乐”是苏轼在《苏东坡集》中所说的绘画价值所在,绘画是画家用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是作为个人的爱好存在的。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以禅论画时也说:绘画的目的是自娱以及表达情感,是纯粹的艺术表达。它的原则不是为他人服务,也不是为宫廷和达官贵人服务,它的阵营中的主要成员是文人士大夫、高人逸士以及虽身居高位但心存隐逸、又不是贵族的画家。艺术是纯粹的,以纯粹的艺术创作为目的,艺术就是艺术本身,是艺术家个体的事情,不再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这一观点与现代水墨画“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是相一致的。
  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传统水墨画家们希望通过绘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在题材上大多为高山、渔隐、梅、兰、竹、菊之类。这些景物不单单是景色那么简单,而是代表了一种高尚的情操,象征了君子的清高文雅,其中有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苏轼的“竹生时,何尝逐节生”。
  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很多以往没有涉及的题材融入现代绘画中。从整体看,水墨画在题材上已经突破传统的符号象征体系,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
  多元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也被运用到现代艺术创作中,人们的传统审美经验因此而受到改变,新的艺术空间和语言被开拓,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从而寻找新的表现技法。综合材料的运用范畴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而变得更加宽广。现代水墨创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现代水墨的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各异的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现代水墨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选自汪海燕《中国水墨的传承与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水墨画和现代水墨画的产生背景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
  B.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从盛唐开始,一些文人士大夫开始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追求自身自由的发展。
  C.苏轼认为,绘画是画家用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艺术,是画家的爱好,而其价值就在于“悦人”和“足以为乐”。
  D.水墨画是用毛笔蘸着水墨混合物在宣纸上绘画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画的艺术体系中,地位重要,历史悠久,成就斐然。
  解析:B项,“一些文人士大夫”表述错误,原文是“从盛唐开始,文人士大夫无不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应该是所有的文人士大夫。
  答案:B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董其昌认为,绘画的阵营由文人士大夫、高人逸士等组成;那些身居高位、心存隐逸,但出身于贵族的人不在其中。
  B.董其昌认为绘画是纯粹的艺术表达,绘画的目的是自娱自乐或表达某种情感,它遵循“不是为他人(包括宫廷和达官贵人)服务”的原则。
  C.传统水墨画家们大多通过高山、渔隐、梅、兰、竹、菊之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D.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
  解析:A项,有两点错误:一是少了“主要”,应为“绘画的主要阵营”;二是“出身于贵族的人不在其中”曲解了原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