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25张.ppt
│《故都的秋》信息化教学设计.doc
└─My Music
Desktop.ini
柔和钢琴曲(1).mp3
柔和钢琴曲.mp3
音乐王 柔和钢琴曲.mp3
远方的寂静.mp3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 方海丰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三
邮件
单位 莱州市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故都的秋
一、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凭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对“故都的秋”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居住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花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此篇优美的散文。
二、学生分析
现行的应试化教育让更多的散文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美感,学生更多的希望听到一些做散文阅读的诀窍和方法,而忽略了对散文语言美的把握和对散文深沉的主旨情感的探究。急功近利的学习模式掩盖了散文本身固有的美,而学生也是一味将散文当成大阅读多分的关键,忘记了阅读材料首先是一篇美文。
三、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以情驭景,情景交融和对比的特点。
2.知人论世,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