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郭沫若
  《声声慢》教学设计
  李清照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朗诵诗歌,解读词中意象,感受词的意境美。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教学方式:对比阅读    诵读品悟    情感体验     探究学习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减字木兰花                                  武陵春
  卖花担上,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买得一枝春欲放。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泪染轻匀,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犹带彤霞晓露痕。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两首词中的李清照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婚后夫妻恩爱,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的爱侣,过着平静的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
  靖康之变后,44岁的她和心心相印的丈夫赵明诚被迫从北方逃难到江南,1129年8月,赵染病身亡,同年9月,金兵又犯南宋,孤苦的她继续辗转流离于江南,只身经历国破家亡的痛苦,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凄苦的晚年。
  南渡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一难:夫亡,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二难: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
  三难:金人入侵和南宋南迁,颠沛流离,无依无靠,四处逃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