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
2《致橡树》15张ppt.ppt
2树缠藤应用.wma
2致橡树 丁建华 中国著名爱情诗选.mp3
《致橡树》教学设计.doc
姓名 孙丹萍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破与立的艺术——以《致橡树》为例
一、教材分析
《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诗中作者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爱情观,而其在表达自己爱情观时,破立结合的观点呈现方式也很有特色,对于学生学习使用议论文中的驳论法很有指导意义。
二、学生分析
学生进入高二,在诗歌阅读和鉴赏方面具备了 一定的能力,而在写作方面 进入了个性化特点渐趋凸显的阶段。个性化创作需要个性化观点的个性化文字呈现。文字操作的有效性对于观点表达的准确、生动、深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字 操作方法、技巧的学习和使用无疑可以增强文字表达的效果。文章中呈现自己观点时,难免会牵扯到有关同一问题的其他观点。如何抓住其他观点与自己观点的相悖 之处有力驳击,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更经得起推敲是写作时经常遇到的问题。而在这一点上,学生处于一种不会写或者有时写但属于无意识的状态。
三、教学目标
1、领会借助形象,运用“破”与“立”的手法表明观点所能够达到的生动深刻的表达效果。
2、学习如何借助形象,运用“破”与“立”的手法生动深刻地表明观点。
四、教学环境
√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导入环节:播放歌曲《世上哪有树缠藤》。
2、文本品读环节:播放《致橡树》经典朗读,学生跟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供思维导图,帮学生理清诗歌思路。
3、写作手法与表达效果分析:充分利用ppt来展示教师诗歌作品,帮助学生总结写作方法。
4、写作练习:充分利用ppt来展示作业要求及样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