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80字。

  《苏幕遮》教案
  文昌中学 庄彩云
  教学目标:赏荷品情,解读荷韵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周邦彦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
  4、掌握荷花这个古典意象的多重意蕴。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印象之荷:
  1、历代文人咏荷之作迭出,在不同诗人笔下的荷花有不同的情趣,比如杨万里笔下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通过含苞待放的荷花,停留的蜻蜓,展现初夏小池的生命力;还有他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的盛开写六月西湖的美景;再比如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颂莲之高洁;还有《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写活了采莲人的欢乐之情,写活了秀美的江南。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周邦彦的咏荷名作------《苏幕遮》,这里的荷花又有什么样的情趣?(板书:苏幕遮 周邦彦)
  二、 诵读感知
  学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们先来读一读。
  1、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解,自由朗读诗歌,明确字音,疏通大意,看看有哪些字词不懂?
  教师点拨:吴门:江南的苏州,也可以说苏杭一带,此地多莲花。所以,柳永的《望海潮》里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的美景。
  相忆:就是忆相,“相”偏指一方,可翻译为“我”。) 
  三、赏荷品情
  在本词中,上片写景,下篇抒情。
  1、齐读一遍,在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荷花?试用形容词来描述。 ( 提示:想象描绘,像什么,给你的感觉)
  2、作者笔下的荷塘是什么样季节的荷塘?
  3、朗读指导,齐读一遍。
  u     “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
  u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
  u     “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亭亭玉立的感觉。
  u     这首词上阕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
  4、这一片荷塘美景,勾起作者怎样的思绪? 为什么?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
  (2)、这一片荷塘为何能够点燃作者的思乡情?(用诗词原句作答)
  ——故乡遥,何日去?久作长安旅 (词人喃喃自语:故乡是那样遥远,我何时才能够回去呢?)
  5、知人论世
  (1)思乡,是因为家有荷塘,身在异乡,那此时诗人在哪里?
  补充:周邦彦(1056-1121)是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苏杭盛产荷花。一生在仕途上辗转,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
  师补充: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6、荷塘点燃作者的思乡情,他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乡思的?
  (1)五月渔郎相忆否?问“渔郎”是否想起我。。
  (2)“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思乡之切以至梦中飞度,恍若已回故乡,与友人小楫轻舟畅游于芙蓉浦。
  词人的故乡盛产莲荷,于是词人由眼前的“风荷”自然联想到家乡。这里的荷,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景物,而是赋予了诗人的深深乡愁。
  小结: 斯人已去,荷韵犹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