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20张,教案约8610字。
《我与地坛》教案
【教学目标】
1、筛选信息,理解把握课文中作者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的内容。
2、学习课文表情达意的方法,品味评价作者沉静、抒情、创新的语言。
3、评价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生死和生活的态度。
【重点难点】
1、筛选信息,理解把握课文中作者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的内容。
2、评价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生死和生活的态度。
【教学设想】
本文是自读课文,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本文又是长篇散文(节选,仍较长),教者宜抓住重点章节,点拨疑惑,排除障碍,然后指导学生品读课文饱含感情充满哲理的语言,对文中精彩语句则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借鉴吸收,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文学修养。同时,还需创设相应的氛围,通过恰当的手段,唤醒学生的心灵,以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母亲的理解。
【教学工具】电脑、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
1、结合课后练习,阅读课文,初步体会其内涵和情感。
2、印发相关资料:《秋天的怀念》和《合欢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合预习案,了解作者。(投影作者照片)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8岁去延安插队务农,21岁时因腿疾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
面对残疾,史铁生也曾一度彷徨苦闷,甚至多次想到了自杀,但最后还是面对困难,勇敢地活了下来,并拿起笔走上了中国文坛。
1983年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现为专业作家,代表作有《我与地坛》、《命若琴弦》、《合欢树》、《务虚笔记》等,尤其是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
在轮椅上坐了几十个年头的史铁生,生活中不但没有出现奇迹,反而又有新的灾难降临:由于1981年即患严重的肾病,后来双肾功能衰竭,又发展为尿毒症,1998年始他必须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但他仍能忍受病痛折磨,写下了新作《病隙碎笔》。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捐给需要的患者。
二、关于地坛。(投影相关照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