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590字。

  《拟行路难》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 (2)了解诗歌表层含义
  (3)强化学生“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突出教学重点,强化“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
  (2)通过诵读与小组讨论,研读诗歌情感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逆境中的抗争精神。
  (2)准确把握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掌握诗歌的内容
  2.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人生之路难行,无才难行,有才亦难行。)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四首。
  二.明确学习目标
  术语解释———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三.学生展示自己课前预习成果。
  (1)作者及其生平
  (2)诗歌的基本内容
  教师适时补充强调。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南朝刘宋时期文学家,在当时,门阀世族在社会上的统治地位虽较晋代有所削弱,但他们依然顽强地维护着本阶层在政治上的垄断权。“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出身寒微的文人往往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不得不在壮志未酬的遗恨中坐视时光流逝,即使跻身仕途,也多是充当幕僚、府掾,备受压抑,在困顿坎坷中徒然挣扎,只落得身心交瘁鲍照的遭遇就是这样。
  他出身寒素,自称“孤门贱生”,无高贵的门第可资凭借,虽然年轻时即以诗为临川王刘义庆所赏识,但始终不得志,一生中只做过诸如县令、中书舍人、参军等一类的小官,尽管他的才华在当时已经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死后无传,可见其地位之卑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