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10字。
南州六月荔枝丹
【教学目标】
1.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划出文章所引用的故事、史料、诗文等材料,并说说其作用。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展示“荔枝”的特写镜头,请学生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眼中的荔枝。
二、解题: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为标题目,而用文中之标题?
“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的七个字,包含了荔枝的生长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以这句话作为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联想;并且它是引用明朝诗人陈辉《荔枝》中的一句诗,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比用“荔枝”作标题要好。
三、初读课文,把握文章说明顺序
1、筛选各段要点
质疑《荔枝图序》—外壳—颜色—果形—大小—膜—肉—贮藏—核—花—产地—品种—习性—生产发展
2、理清层次
荔枝的生态
果:
外形:外壳—颜色—形状—大小
内里:壳膜—瓤肉—特性—果核
花
荔枝的生产:产地—品种—习性—生产发展
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1)介绍说明文的一般顺序
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说明。(过去—现在—未来;先—后)
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整体—局部;上—下;外—内;远—近)
事理顺序——即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一般—个别;主要—次要;原因—结果;现象—本质;总述——分说;简单——复杂……)
(2)概括本文的说明顺序
全文按照设疑问——讲知识——提建议的事理顺序来写;
课文主要介绍荔枝的生态特征,次要介绍生产情况,是按照由主到次的事理顺序来写的。
在介绍果实时,根据它的结构特点,采用了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空间顺序。
在介绍生产情况时,按照由古至今的时间顺序来写。
(3)问:为什么在介绍“肉”和“核”之间的段落内容是“贮藏”,这一段位置是不是放错了?
(此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段落之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