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doc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doc
  

   记念刘和珍君
  ● 教学目标 
  1. 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牢记“三•一八”惨案的历史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
  2. 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思路和写作特点。
  3. 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片断的含义。
  ● 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
  2. 了解文章的思路和写作特点。
  难点: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片断的含义。
  ● 教学资源 
  1.作者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过果戈理、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鲁迅作品集简况:
  ①小说集两部:《呐喊》(1918-1922年);《彷徨》(1924-1926年)
  ②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1922~1935年)
  ③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年,原名《旧事重提》)
  ④散文诗集一部:《野草》(1927年)
  ⑤杂文集16部:《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年);《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1930年);《南腔北调集》(1922-1933年);《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1934-1936年);《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⑥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作品。
  2.本文写作背景。
  ●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借助ppt,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观看ppt
  ●走近作者 观看ppt
  ●背景介绍 观看ppt
  ●解题,记念,与纪念同义。君,对人的尊称。 听讲
  ●
  导读课文
  主导学生活动:
  指导预习。 预习,达成预习目标,交流答案。

  记念刘和珍君
  ● 设计思想
  《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在我国现行的多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中,见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阅读鉴赏”第三单元、新课标版高中语文第一册“阅读鉴赏”第三单元,以及苏教版高中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的“苦难中的尊严”模块。
  人教版、新课标版教材将本文归为记叙文似有争议,本文归为时评类的杂文似更妥当。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本文阅读理解的难度较高。一是写作背景离学生太远;二是鲁迅的语言很简练但含意很深刻,有时又表意曲折。
  《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教学设计,立足于以上的教材情况和学情,分为导入、讲读、拓展、反馈等几个主要板块。通过提供较丰富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尽量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 教学资源 
  1.作者鲁迅。
  2.本文写作背景。
  “三•一八”惨案是继“五卅”惨案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杀,它的直接导火线是1926年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帝国主义国家悍然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在党的领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展开了。3月17日下午,部分学校、团体代表到政务院请愿,执政府卫队竟用刺刀刺伤代表多人,广大群众更加愤怒。3月18日上午10时,李大钊作了演说,正午12时,两千多群众高唱《国民革命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段祺瑞”“驱逐帝国主义公使出境”“取消不平等条约”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