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30字。

  高考议论文观点出新六法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议论文要想从尽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围出来,就必须有一个让人眼睛一亮的全新观点。全新观点从何而来?它从思维方式的转变而来。那么,思维方式又该怎么转变呢?纵观近年来《读者》《青年文摘》《半月谈》等期刊上的“雷人”言论,如下六个“想一想”非常有助于你的观点“焕发”出新意:
  一、向深处想一想,揭示本质。
  议论文观点的确立不能仅靠戴一副“平光镜”去走马看花,而应该使用“X光”甚至是“CT”,去入骨三分地透视事物的本质。古人云:“涉浅水者见鱼鳖,入深海中擒蛟龙。”为此,只有让观点的倚天剑向思想更“深”处劈去,你才能屠得“蛟龙”。如:
  ①中国民众一年的购书费,跟手机短信费基本持平(现象),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讽刺,嘲笑了中国人精神缺失(本质)的现状。
  ②美国一位参议员说,所有从中国来的船都是满的,所有回中国的船都是空的(现象)。   (深想一步)中国出口的是资源(衍生品),进口的是技术。     (再深想一步)要可持续发
  展,必须走“又好又快”之路。
  二、向前面想一想,探明原因。
  谢霆锋的那首《因为爱,所以爱》很悦耳,但你如果用这种思维去确立观点,那你就是最低级的踏步思维。你要知道,老人家(毛泽东)早就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应该向前面想一想,去探明那个“缘”、那个“故”。也只有对事物呈现性状的“缘”“故”探得越明,我们对事物的脉搏才能把握得越精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案才越具有针对性。如:
  ①所谓大师,只是失败最多的劳动者(前因),打工最多的劳动者(前因)。   
  ②自己丰富(前提)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前提)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前提)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
  三、向后面想一想。预见发展。
  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那只能叫视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那才叫眼光。真正的博弈高手,绝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是“走一步”,“看两步”,“看三步”,甚至“看N步”。我们也只有“见人之所未见”,才能“发人之所未发”。我们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见性越强,我们提出的观点给人的启发性就越大。如:    
  ①一个学校的质量不仅要看它一年的升学率(现状),而且要看它10年、20年后的成才率(发展结果)。
  ②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现状),他们才有希望(发展结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现状),那是没有未来的(发展结果)。
  四、换角度想一想,提出新论。
  “角度改变观念”,央视的这句广告词启迪我们:为了使自己的观点不“随大流”,最好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如:
  ①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旧论)一鸟儿大了,什么林子都有。(新论)
  ②铁饭碗: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旧论)一铁饭碗: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新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