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70字。

  《海燕》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2、理解象征,对比手法的运用。
  3、学习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2、学习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
  3、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 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
  对象征手法、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法的理解。
  四、附预习题如下:
  1.朗读这篇课文(二至三遍)。
  2.本文可分几部分?划分的根据是什么?
  (要求在回答之前先标出段号,全文共十六段。)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通过意象来说话的,散文诗也是如此。鲁迅的借江南的雪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借北方的雪来表达自己对战斗人生的渴望。郭沫若用风雷电来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用庙里的“土偶木梗”来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统治集团。巴金在《日》《月》里,用光和热来象征对光明和幸福的追求,用扑火的飞蛾、逐日的夸父、奔月的姮娥热情的讴歌了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英雄。也正因为如此,诗歌才有了张力,才有了深邃形象的意境美,才成了所有艺术形式里的艺术。那么,高尔基在《海燕》里,又想借海燕的形象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投影1)4种海燕的图片,包括白腰叉尾海燕、日本叉尾海燕、黑叉尾海燕、烟黑洋海燕。
  (投影2)作者图像及简介:高尔基(1868~1936)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苏联作家,代表作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海燕》是高尔基作品《春天的旋律》的结尾,是散文诗名作。
  (投影3)课题《海燕》。
  二、检查预习
  1.正音。
  高傲(ào)     呻吟(yín)    翡翠(fěi) 
  掠起(1üè)    困乏(fá)     蜿蜒(wān yán) 
  2.词语解释。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高傲:骄傲,这里是极其自豪的意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