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90字。
海南临高思源实验学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9《海燕》公开课教学案及教后反思
海南临高思源实验学校 陈秋红
《海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文学常识。
2、初读课文,读顺语句语调,感悟文章的感情基调。
3、在反复诵读中,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点评法,合作探究法
一、导入:窗外,忙碌着的燕子,是春天的信使。而海上也飞着一种燕子,名叫海燕。与燕子不同的是,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基的《海燕》。
二、课前准备情况检查及交流
1、走进作者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1913年后完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
2、背景资料
当时俄国社会受着沙皇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人民革命运动高涨,高尔基目睹及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革命斗争形势,写出《海燕》,用象征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