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50字。这是同课巧异构教学设计,共3个。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王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弗洛姆  。 
  2、感受不同阶段的爱。 
  3、父爱与母爱的比较。 
  4、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过程与方法 
  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培养自己健康而成熟的心灵。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2、从一些关键句子入手,把握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对“爱”的定义。 
  3、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一:导入课文: 
  《世上只有妈妈好》 
  二、解题 
  三、作者认知 
  四、感知课文,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第4~7段):爱的对象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8~10段):我的健康成熟 
  五、探究文本 合作学习 
  阅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作者谈到哪两种爱?什么样的爱才是成熟的爱? 
  “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这两种感情有何本质的区别? 
  明确:前一种是不成熟的爱,只懂得接受,并且因此使自己看起来弱小、孤立无援,处于被动的状态。比如哭闹。 
  后一种则是通过努力去赢得爱、创造爱,变得有力量而且成熟,处于主动地位。 
  由此可知,爱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阅读第二部分, 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母爱与父爱分别有哪些特点? 
  问题二:母爱与父爱有哪些不同? 
  问题三:母爱与父爱有哪些积极性与消极性? 
  阅读第八段, 回答: 
  父亲和母亲的作用是什么? 
  母亲无条件给予爱、关怀和安全感父亲指导孩子正视他将遇到的困难,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 
  质疑研讨 
  讨论:我们清楚了费罗姆的观点,现在,请你们联系实际,想想自己的爸爸妈妈给你的爱,是否像作者分析的那样呢?(自由讨论,自主发言) 
  读第九段和第十段 
  弗罗姆认为怎样的状态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 
  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树立起两个形象 
  达到综合 
  六、回顾  小结 
  七、拓展延伸   感恩父母 
  听韩红的《天亮了》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一辆缆车正缓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