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350字。
第16课 云南的歌会
教学目的
1.积累“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等词语,了解沈从文。
2.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等词语,了解沈从文。
2.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其代表作有《边城》《湘行散记》等。
沈从文先生是从湘西地区的灵山秀水中走出来的,因而一直自称是“乡下人”。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云南的歌会》原文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自《沈从文散文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沈从文先生的《云南的歌会》,去感受那里的民风民俗。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在文中圈点勾画出有关描写歌会的语句,用“一,二,……”标出意义段,用“1,2……”标出段内层,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
蹲踞(jù):蹲或者坐。 酬和(hè):用诗词应答。
熹微(xī):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譬喻(pì):比如。
淳朴(chún):诚实朴素。
即物起兴(xìng):开头先咏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悠游自在:悠闲自在。
龙吟凤哕(huì):龙在吟啸,凤在鸣叫。
二、整体感知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山歌对唱,才情比拼。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发挥性情,自然成趣。
第三部分:村寨传歌——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小结:
在手法上,三个部分一写唱歌人,一写唱歌的环境,一写唱歌的场面。
“山野对歌”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这一场面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以优美环境映衬唱歌的女孩及其优美的歌声。
“山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览。这一场面重在写唱歌的盛况,有全景描绘,有局部刻画,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2.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明确:本文通过对“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或金满斗会”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多才多艺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
总结固趣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