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90字。

  27 短文两篇
  【导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时计划】
  2课时,在学习熟读的基础上授课。
  第一课时 学习《答谢中书书》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优美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答谢中书书》。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颓(tuí)    歇(xiē)    鳞(lín)    与(yù)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晓雾将歇(将:将要。歇:消散)
  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3.一词多义。
  欲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4.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
  5.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6.朗读指导。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作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8.背景介绍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任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徵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