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94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6年7月号第5辑
整理 fcs2002
1. 尊重让手写通知书变得弥足珍贵
2. “多等半分钟”的成人之美
3. 泡水车不能被利益推着满地跑
4. 招商成秀场根在畸形政绩观
5. 渐进式延迟退休如何体现公平考量
6. 校园卡出租,何以成为供求两旺的生意?
7. 集体举报无结果有损公共信心
8. 大城市“人口拐点”要等小城市崛起
9. 6人施救5溺亡,“救命稻草”在哪?
10. 别因极端个案动摇对常识的坚守
11. 第三跳,还得救
12. 网络语言“收进词典”不等于“收进活力”
13. 今天,我们当如何爱国
14. “逆城镇化”是对农村户口利益的观望
15. 160元的月工资究竟在打谁的脸
16. 月薪160,该反思的不是“眼高手低”
1. 尊重让手写通知书变得弥足珍贵
2016-07-18 10:03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堂吉伟德
随着各大高校招生工作的完成,又到了一年中学校投递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对陕西师范大学的本科新生来说,等待录取通知书时又多了一份期待,因为“手写录取通知书”作为陕西师范大学的传统,已在该校坚持了10年。自2007年至今,随着该校第10年坚持手写录取通知书的消息曝光,再次引发网友关注。(《北京青年报》7月17日)
这是一个技术化时代,也是一个工具化生存的社会。大量的新技术、新技能的运用,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也节约了成本。即便是所谓的书法,在“电脑字体”面前,也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程序的设计,就足以让有个性的字体被“模仿”,且能得到更为规范的排版印制。传统的手写也好,现代的印制也罢,“亲历亲为”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
用电脑打印替代传统的手写模式,形式的变化并非就是内涵的异化,更不必上升到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高度。其实,在工具化社会里,一些传统的工具就难免会被淘汰,比如用毛笔写字并填写通知书,终将成记忆的一部分。只有曾经者才会有比较与对照,并产生不同的情愫。而从新经历和正在经历者,却将现有的风格视为正当,并没有什么感到不适的地方。手写通知书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几名书法功底很好的老教授的“亲自操刀”,也不在于其对传统方式的青睐,而在于其对手写录取通知书的价值认可,以及想通过此表达出的尊重之情。
出于传承传统文化和提高学校知名度的考量,陕西师范大学的初衷值得肯定。不过,考虑到后续接班人等因素,此做法能否长期坚持下去,则有待观察。形式能够得到坚持难以可贵,不过囿于各种因素难以为继也并非不可接受,可贵之处在于,基于学生需求的尊重,才是最弥足珍贵。将学生的利益最大化,并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那么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值得褒奖。
有感情才会有责任,有尊重才会避免出错。无论是手写,还是电脑制作,能做到“学生导向”而非“学校导向”,那么才能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能让新生有期待的手写通知书,除了形式上的“别具一格”,就在于其饱含了某种特别的意义,并让人在“一笔一画”的书写过程中,感受到了尊重,从而建立了最基本的信任,也达到了内心的某种满足。如同“国民床单”一样,见证的是一个时代的质量,更是一个社会的人文品质。至于手写通知书,则是“形式传统而不失尊重”。
真正的大学精神,其内核必然是“唯下而不唯上”,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满意与否,答应与否,赞成与否,是学校一切行为的落脚点,也是其价值取向的出发点。基于学生的满意度,才能让手写通知书延续并越写越好。怕就怕,某一天无人手写之时,替代的方法无法表达出应有的态度,也无以延续和秉持应有的价值。学生们无法从精致的录取通知书中,感受到学校的匠心独运,也无以从外在形式中,获得被尊重的感觉,以及严谨与认真的职业态度。
若不能找准讨论的方向,认清手写通知书的真实寓意和价值,那么或褒或贬的分化争议,就始终达不成基本的共识,并让手写通知书的标本价值,最终泯然于众。有如此结果,才是时代的最大悲哀。(堂吉伟德)
2. “多等半分钟”的成人之美
2016-07-18 11:06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杨朝清
“感谢,每天早上7点45分左右,停靠南京静淮街的829路公交车司机”。近日,正在家中坐月子的窦女士特意发了一条微博,想要感谢一位素不相识的公交司机,在她怀孕期间,每天为行动不便的她等上约半分钟,让她心里暖暖的。(7月17日《现代快报》)
在讲究效率、追求精准的现代社会,争分夺秒成为许多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紧了发条的匆忙步履,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时间就像一个紧箍咒,裹挟了许多人的喜怒哀乐。不少司机患上了“速度烦躁症”,对他人不耐烦、对自己不耐烦,一切费时间的事情都会引起心理上的烦躁甚至愤怒。稀缺而清新的“多等半分钟”,见证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