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30字。
中华儿女多奇志
——《沁园春 长沙》备课笔记
△1925年3月12日国父孙中山去世。中国大地一片苍茫。
△1925年毛泽东32岁,时任国民党的宣传部长。
△“沁园春”是毛泽东钟爱的词牌,后来重庆国共谈判,他的另一首《沁园春雪》让蒋介石望尘莫及,哀叹弗如。举全国民党之力也未能如愿,毛泽东可谓在文化取胜。
△“沁园春”顾名思义应该就是满园的春色,满园的芬芳。是那份蓬勃的生长的生机。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就立志做一个奇男子,伟丈夫,立奇志,追求胆识之奇。
△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座右铭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岳麓山是毛泽东彻夜读书的地方,他读凯撒、拿破仑、彼得大帝,读中文历史、古典文学,形成了诗人、政治家、哲学家、革命家的精神格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卓尔不群,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他曾一分不名去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看”是诗眼,“看”是境界,是才华,是心态,是智慧,是气象……深秋时节,湘江向北流淌,诗人翘首的也是北伐的地方,是那乱世中的希望。
△列宾说“色彩即思想”,词的上阕的主色调是“红”与“碧”的交响。
△诗人的数量词用得奇用得险,上阕中的“万山”“万类”,特犯不犯,艺高胆大,音韵响亮,大气磅礴。
△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也推敲得十分到位。“红”是“红遍”,“染”是“尽染”,“碧”是“碧透”,“流”是“争流”,“空”是“长空”,“底”是“浅底”,深厚的古典诗词的功底,使得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焕发出醉人的光彩,元气淋漓,自由奔放,挟天风海雨。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问得横空出势,问得霸气,有责任,有担当,有扭转乾坤之势。
△《史记》太史公赞张良:“余以为其人魁梧奇伟,至见奇图,状貌如妇人好女。”浪漫诗人郭沫若曾借用这句话来描绘自己初识毛泽东时的感叹。
△词的上阕抒发的是“江山如此多娇”的傲然豪情。绚烂的秋,自由风发的生命,天高鹰飞,水清鱼翔,百舸争流。诗人的心中鼓荡的是英雄的豪情,是对祖国这片多情的大地的无限深情。
△“问”是我们和世界的一种独具魅力的关系,屈原的《天问》荡气回肠,司马迁的《史记》是要究天人之际。而毛泽东的“苍茫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