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 长沙》教案A.doc
《沁园春 长沙》教案B.doc
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A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2.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教学设想
一、教时:2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1.投影片;2.配乐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回忆词的有关知识
1.起源:在隋唐之际配合燕乐曲调,并以“依调填词”的方式创作出来的歌辞形式,是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它大盛于宋,延续于后代,相传至今。
2.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等。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叫沁水公主,沁水公主有个园林,后被外族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由此而得名。
3.词的分类:
①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
②片段:最短的小令只有14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以上:
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
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
三、背景链接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入粤。”
四、欣赏配乐朗诵,展示投影片
熟读课文,找出重点字词,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答下列问题。
五、整体感知: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快速默读全词,圈点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语。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
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B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古典诗词形式。
2. 背诵全词。
3.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诗歌,了解诗的意象,学会欣赏诗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真感受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情怀和远大抱负,教育学生要胸怀祖国。
教学重点
诗词形式和通过诗的基本常识来欣赏诗歌,诵读。
教学难点
诗歌欣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讨论“你眼中的毛泽东是什么形象?”
毛泽东少年时故事,“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少年时的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时挥斥方遒的豪情,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立壮志的少年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的大气!下面我们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朗读时想象一下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蓝图的描绘,结合我们自己的少年豪气,有感情的把毛主席的诗读出来。
二、诵读诗歌
1. 同学们边看课文边听录音,通过视听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播放多媒体课件中的诗歌朗读)
2. 正音:舸(gě),怅(chàng) ,寥廓(liáo kuò),遏(è),峥嵘(zhēng róng),遒(qiú),樯(qiáng),天堑(tiān qiàn)
3.学生齐读,自己体会
三、文学常识
1. 讲解诗的基本常识
《沁园春》,词牌名。由“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而得名,双调,114字,上阕13句,四平韵,下阕12句,本篇押用一部平韵,韵脚分别为“秋”、“头”、“流”、“由”、“浮”、“游”、“稠”、“遒”、“侯”、“舟”。按律,首句不必入韵,“秋”字盖添叶。五平韵。
其他才词牌名还有:蝶恋花、如梦令、浣溪纱等。
2. 简单介绍意象,意境
意象,意境,要把握“象外之象,境外之境,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所以,要多了解文化传统以及传统文化积淀在各个意象上的典型信息,如:梅,竹,月,楼等在我国诗歌中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默读全诗,划出所有表达诗人感情的意象。结合课后2、3题讲解。
四、朗读、鉴赏 (可展示光盘中的图片进行情境教学)
师: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要明白地读懂诗句的意思,还得靠读者自己通过想象,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补充。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就这是这样。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