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48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百家争鸣”2016年9月号第5辑
整理 fcs2002
1. 该谈法律时 别只谈道德
2. 检验结果互认,需用法律明晰责任
3. 建不建超大对撞机,决策公开透明更重要
4. 细化退出机制,院士制度改革仍需继续
5. “错时上学”是在为教育不均埋单
6. 看懂48小时工伤规定的合理性
7. G20中国印记彰显大国担当
8. 师生关系学是教师的必修课
9. 把实习自主权还给学生
10. 宽容看待大学生“慢就业”
11. “耳光”育不了人
12. 网络集中投射了全部安全问题
13. 岂能一言不合就开骗
14. “院士帽”没有理由格外铁
15. 村规民约怎能靠“吓唬”行事
16. 为“一元购”定性是当务之急
17. “校长负责”为食品安全护航
18. 投机风靡再显网络浮躁气
19. 建立“未成年人特别刑事法庭”很有必要
20. 别把马云收购肯德基炒成“复仇记”
21. G20杭州峰会具有标杆意义
22. “一寸的欢喜”来之不易
23. 早日挥别这样的“风景”
24. “五仁”背后的文化焦虑
25. 名包免过安检并非“人性化”
26. 从“刘亚楼和诸葛亮”说起
27. 曲艺传承要不要重视师徒关系?
28. “什么是论文”应成科研人员第一问
1. 该谈法律时 别只谈道德
2016-09-07 08:32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秦淮川
在上周德云社“纲丝节”期间,德云社推出了自己的“家谱”,言及“曾用云字名者二人,欺天灭祖悖逆人伦……夺回艺名逐出师门”,疑似针对何云伟、曹云金二人。作为曾经的门徒,曹云金前天发布长文爆料诸多内幕,全文以“你”称呼郭德纲,表示“道不相同不相为谋,人生长路漫漫,确实不必再见。”
师徒反目,水火不容,在文艺圈乃至学术界,都不难找到生动案例,但像郭德纲与曹云金这般,一地狗血,似乎不多。一般有两种原因导致师徒决裂,一是价值观冲突,二是利益冲突,特别是利益冲突居多。常听人说“以利相交,利尽则散”,现实情况则是利未尽、人已散,比如因“分赃”不均而生龃龉,直至决裂。
郭曹之争,尽管尚需起底更多真相,但互撕背后,仍离不了一个“利”字。从曹云金微博发布的数千字长文看,两人在钱上确实纠缠不清。究竟谁是谁非,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自然不应站队,而应该站对。
而利益之争的背后,则系契约精神缺席。收徒授业,拜师学艺,古已有之,但是时至今日,收徒与拜师必须主动适应现代文明,而不能再搞封建糟粕;必须纳入法治轨道,而不能玩“朕即天下,口含天宪”的那一套。
在旧社会学徒,所立卖身契常有这样的条款:“学徒期间,无身价报酬,学满之后,身价面议。如有违反铺规,任打任骂,私自逃走,罚米十石,投河奔井与掌柜无关。”今天,这样的条款明显落伍于时代,早该扫进垃圾堆。违规就可任打任骂?投河奔井与掌柜无关?若如是,置法律于何地?
众所周知,在当今之世,老师体罚学生都于法不容,且可能违反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任打任骂”放在今天合适吗?
应该承认,相声界乃至整个曲艺界收徒,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教育,仍保留一些浓厚的旧时代习气,特别讲究师承,常有门户之见。还有若干繁文缛节,比如要拜祖师爷等等。此外,还有一系列业内规矩,逾越不得。如此种种,不能全归于陈规陋习,也不能一概妖魔化。
但是,有些明显背离法律的规定,就应该抛弃,而不能传承。徒弟只是徒弟,不是你的家丁,更不是你的赚钱机器,该签合同签合同,该发工资发工资,仍用老规矩办事就行不通。
时代在进步,当年看似合理的东西如今可能不合理、不合法。仍以收徒为例,非要徒弟下跪吗?多年前“夫妻笑星”倪明、夏文兰收徒,12位业余相声演员,手捧鲜花一字排开,行拜师礼,无人下跪。坐镇现场的国内相声界泰斗张永熙先生说:“我不赞成‘跪拜礼’这种旧时代的方式。咱今儿就立个不成文的规矩:从今往后拜师,绝不再行‘跪拜礼’。”
连拜师礼都可以改变,那些“绑架”徒弟的陈腐规矩为何不能舍弃?法治时代,说什么“欺天灭祖,悖逆人伦”,未免给人不知今夕何夕之感。徒弟拜师,不等于徒弟对师父就有人身依附关系;师父收徒,也不代表师父就可以老子自居。有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且不说今天还有几人能做到,就是能做到,也不意味着这种说法就合理。本是法律意义上的师生关系,非要异化为超越血缘关系的畸形绑定,实不可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相声界也是江湖。这个江湖也许更为复杂,马季就说过,“我太爱这门艺术了,我太讨厌这支队伍了。”无论多么复杂,江湖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传统学徒制在当今法治时代有必要完成自我改造,否则像郭曹之争的闹剧就不会绝止。毕竟,道德与法律不能混为一谈,私情与公序不能彼此越界。(秦淮川)
2. 检验结果互认,需用法律明晰责任
2016-09-07 08:37 来源:京华时报
在推进检验结果互认的过程中,建立更加合理的医院创收机制,完善医疗责任认定的法律制度,让医生从不确定的责任担忧中解脱出来,使之成为完善医疗环境的有力抓手。
作者:郑山海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医疗界迈出坚实的一步——10月1日起,北京、天津、河北的132家三级医疗机构和医学检验所的检查结果将实现互认。接诊医院原则上对互认项目的检验结果要予以认可,不再进行重复检查。
这个措施的实施,不仅利好京津冀地区的患者,也是相关医疗机构进一步发展业务的契机。医疗机构间检验结果互认,可以让医疗服务资源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不但可以简化就医环节,降低患者的就医费用,体现人文关怀,还可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