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17张,教案约5930字。
相信未来
●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主旨。
2. 借助朗诵体悟诗人的思想情感。
3.培养思考社会的习惯,探索真理的品质,困顿中坚守的坚强意志。
●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意象,体会富有韵律感的语言所表达的情感。。
2、难点:不熟悉文革的时代环境,造成对意象、思想情感等理解的困难。
● 设计思想
当朦胧诗的主将们还处于蒙昧之中,食指已写出了划时代的篇章。而意象是朦胧诗的灵魂,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是理解诗歌的必要途径,因此,理解意象及其含义就成为本文的重点。同时,因为这首诗歌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文革,诗歌的意象就具有更为特殊的含义,要通过讲解,让学生体会诗人“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看到诗人在“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之中那挺直的“脊骨”,从而在面对人生困惑甚至绝境时,“相信不缺不挠的努力”,“相信未来”。
● 教学资源
1.食指原名郭路生。因为他是母亲在行军路上分娩的,所以父母就给他起了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名字。“文革”前,食指一直用它。所以,知青时代,人们只知道它。直到1978年,他才开始使用“食指”这个笔名。对于它的寓意,食指给出过两种解释。一种是,他一直深爱他的母亲时维元,当过小学校长和省图书馆管理员的母亲是他的文学启蒙老师,给他讲古典名著里的故事,教他背诵古典诗词,所以,她也是他文学上的母亲,“时”与“食”谐音,而“子”与“指”同韵,食指取“时之子”之意。另一种是,“同他的本名一样,这也是个很有意味的名字。他认为,在中国,作为诗人,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都存在着无形的压力,但别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因此他索性用‘食指’作为笔名,以表达自己的抗争与解嘲”。而决不向命运低头恰恰是他对生活的信仰,对现实压力的抗争和解嘲正是他诗歌的总体风格与精神追求。
不像父母那辈人几乎都是现代革命战争的亲历者,一生都在追求、从事着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神圣事业,这足以使其为之骄傲自豪一辈子;而出生在建国前夕的食指,所拥有的只是他们那一代人所普遍具有的先天的失落感。他们既没有风雨如晦的童年,也没有刀光剑影的少年。他们虽然生在红旗下,但是没有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强烈地感受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焦灼。一句话,他们痛感生不逢时。因此,他们想在其他方面标新立异、建功立业。这就是“知青一代”在内在精神上崇尚激进主义的深层的潜在的动因。
像许多知青那样,食指一开始热衷于红卫兵运动和上山下乡。但是,由于从小表现出来的诗歌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