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90字。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和诗歌情感;
3、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品味诗歌高洁清幽的意境;
4 、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
1、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介绍
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诗中高洁、清幽的意境。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
3、个人朗读
读后思考: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游子的思乡之情。
三、课文解析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
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