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10字。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感情,了解辞赋的文体特点。
2掌握文章中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作者辞官的原因,体会作者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鄙弃,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2深入认识陶渊明思想及其作品特点,掌握词赋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陶渊明的辞官归隐的原因及其人生追求与高洁品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学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这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共同的理想追求。然而,进入仕途的知识分子并不是都能大展宏图,功成名就。总有很多人,或因为不满官场的黑暗弃身而去,或因改革时弊而触动权势利益被害,失意而去。因此就有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彻悟。在他们之前也有一位失意之人,他以归隐田园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他就是陶渊明。
二、提问学生关于作者陶渊明的了解,包括其生平、经历、思想、文章著作等等。
老师总结: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又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称为“陶彭泽”,浔阳柴桑人,东晋伟大诗人。
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在他所留下的120多首诗中,歌唱农村美景和田园劳动生活的作品占多数,最著名的有《归田园居》、《移居》、《饮酒》等诗组。此外,《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文、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桃花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