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90字。

  《说“木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古代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 ,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讨论研读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
  3、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认真体味“木”、“树”等词语不同的意味和艺术效果。
  4、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及热情,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难点: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 。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整理,利用多媒体展示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词填空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讨论明确,以上诗句中“落木”与“落红”分别是“落叶”与“落花”,作者为何不用“落叶”与“落花”,却用“落木”与“落红”?这个问题我们请著名学者林庚先生来作解答,导入课文学习。
  二、释 题: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三、作者简介:
  林庚(1910---2006),著名学者、诗人。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祖缃并称为“清华三才子”。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和中国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专于中国文学史,尤其擅长于楚辞、唐诗研究,并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统一起来。
  主要著作: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问路集》等;古典文学专著《中国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空间的驰想》等。
  林庚对陈子昂、李白等具有浪漫风格的初唐诗人及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巅峰-----盛唐诗歌情有独钟。他的专著《诗人李白》和《盛唐气象》凭着诗人特有的艺术感悟,用诗一般的语言对盛唐时代的是个风貌做了十分精彩的阐述。他认为,盛唐诗体现了一种“开朗的、解放的”“实是以少年人的心情”作为骨干的“少年精神”,这种精神,充满了“青春的气息”“乐观的奔放的旋律”。“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是林庚对盛唐诗歌所做出的极为传神的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