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44张,教案约2140字。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鲁   迅
  教学目标
  1.借对鲁迅作品的学习,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情感。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态度。
  3.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步感知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一、 情景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1.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等共16本
  三、写作背景(结合视频)
  四、感知课文
  (一)解题
  1.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三一八”惨案中,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她扛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开枪,刘和珍身中七弹,壮烈牺牲,时年22岁。
  2.记:文题中的“记”相当于“纪”字,并非鲁迅写了错别字。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有些用词并不是很规范。也有一说,认为鲁迅曾留学日本,他的用语用词受到过日文的影响。“记念”一词来自日文,义同中文的纪念。
  3.听课文诵读,强调字音(播放音频)
  (二)理清全文思路
  第一部分: (1、2节)交代写作的缘由
  第二部分:(3、4、5节)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
  第三部分:(6、7节)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五、课堂小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