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10字。
《将进酒》教案+评课研讨+自我反思
授课教师:于磊
一、教学目标
(一)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二)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三)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二、教学重点
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
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设想
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章理解的难度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时数
2课时
八、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语:
李白被誉为“诗仙”,其实他还有一个雅称——“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怀李白》就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酒仙”李白的写酒名篇《将进酒》。
(一)介绍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二)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将,读qiāng。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单元要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习本诗便是读,在此,我先提出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1、①听范读,读准字音:
将进酒(qiāng)金樽(zūn)馔玉(zhuàn)
恣欢谑(zì )(xuè)沽酒(gū)将出(jiāng)
②听范读,读准句读和重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学生默读课文,根据注释翻译课文。学生质疑,师生一起疏通疑难诗句。
课本注释补充:
古今异义词:人生得意须尽欢
得意:此处是指有兴致的时候,与今义不同。
词类活用: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为动用法,为……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