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古诗鉴赏教案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教案.doc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古典诗词鉴赏知识复习.doc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古诗词背诵复习.doc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古诗鉴赏-修辞.doc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古诗鉴赏表现手法+实词推断.doc 
  第七周   10月8日——10月14日   
  高三学年  孙茗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检测,查找学生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 
  教学方法:检测法 
  教学内容:测试仿真模拟题(二)(除作文外所有试题) 
  总结:参加考试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存在问题: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套题的训练,能够提升答题速度,熟悉高考题型,学习应用答题技巧答题,进而提高成绩。 
  2、及时发现学生不足,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1、在讲解过程中,注意答题技巧的灌输,教会学生审题答题。 
  2、关注高考知识点的链接,让学生积累应试知识。 
  教学方法:讲解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 成绩总结,试题分析。 
  师生活动:教师分析成绩及试题难易度。(2分钟) 
  二、 讲解第一题《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10分钟) 
  1、张冠李戴 
  2、范围扩大与缩小,关注修饰范围的词语。
 
  第九周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教案(3课时) 
  高三学年   韩明凤 
  复习内容: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 
  复习过程: 
  一、 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烘托 
  衬托 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今夜鄜(lu2)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
 
  第十周   10月24日——10月28日   
  高三学年  戴姝雅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检测,查找学生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 
  教学方法:检测法 
  教学内容:测试仿真模拟题(四)(除作文外所有试题) 
  总结:参加考试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存在问题: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套题的训练,能够提升答题速度,熟悉高考题型,学习应用答题技巧答题,进而提高成绩。 
  2、及时发现学生不足,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1、在讲解过程中,注意答题技巧的灌输,教会学生审题答题。 
  2、关注高考知识点的链接,让学生积累应试知识。 
  教学方法:讲解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 成绩总结,试题分析。 
  师生活动:教师分析成绩及试题难易度。(2分钟) 
  二、 讲解第一题《艺术与模仿自然》。(10分钟) 
  1、主客体颠倒
 
  第11周  10月31日——11月4日  第二课时  
  课题《古诗词背诵复习》  课型:复习课  备课人:吴学慧 
  教学目标:1. 学生完成古诗文复习试卷。 
  2.背诵复习试卷。 
  教学重点:学生完成古诗文复习试卷。 
  教学难点:背诵复习试卷。 
  疑难预设:背诵。 
  模式与方法: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 
  1.下发复习试卷,学生自主完成。 
  语文重点古诗文默写强化训练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诗经•氓》) 
  5.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凭谁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绕树三匝,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10.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第11周  10月31日——11月4日  第四课时  
  课题《古典诗词鉴赏知识复习》  课型:复习课  备课人:吴学慧 
  教学目标: 
  1.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疑难预设:掌握鉴赏方法。 
  模式与方法: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 
  复习“古诗词鉴赏”中的常用名词术语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诗经》中的“国风”,杜甫、白居易的诗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的诗歌,就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复习诗歌的风格和流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