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10+5180字。
《庖丁解牛》教案 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3、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场面描写与人物刻画。
【教学难点】
理解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由此而探究“庄子之道”的内涵与启示意义。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二、解释题意:
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三、课文朗读(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读 学生代表读)
【课前准备】全文翻译
四、整体感知
(一)串讲课文
第9周 10月17日——10月21日 第一课时
课题《庖丁解牛》 课型:新课 备课人:吴学慧
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文本的研读,使学生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的研读,使学生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
疑难预设:理解文章内容。
模式与方法:理解法,探究式。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导入:
1、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唯心主义哲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2、《庄子》,又叫《南华经》,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作,今存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文笔汪洋恣肆,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奇特丰富,善用寓言。
二、 1.朗读课文,正音正形。
踦 砉 騞 郤 窾 綮 硎 謋
2.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3.划分本文层次,归纳大意。
三、 讨论以下问题。
1、课堂练习检测(见课件)
2、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