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全优设计】2017版高三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规范练20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 .docx
专题规范练21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二) .docx
专题规范练22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三) .docx
专题规范练23 散文阅读(一) .docx
专题规范练24 散文阅读(二) .docx
专题规范练25 散文阅读(三) .docx
专题规范练26 散文阅读(四) .docx
专题规范练27 小说阅读(一) .docx
专题规范练28 小说阅读(二) .docx
专题规范练29 小说阅读(三) .docx
专题规范练30 小说阅读(四).docx
专题规范练31 传记阅读(一) .docx
专题规范练32 传记阅读(二) .docx
专题规范练33 新闻阅读(一) .docx
专题规范练34 新闻阅读(二) .docx
专题规范练35 科普阅读 .docx

  专题规范练20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
  专题规范练第40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分,每小题3分)
  诗歌写作“无中生有”,化不在场语言为在场语言;诗歌阅读“有中生无”,化在场语言为不在场语言。
  “无”不是“没有”,而是潜藏的“有”。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可见,“有”“无”同出而异名,并非对立。在场语言呈现于文字,不在场语言隐匿于字里行间或文字之外。站在作者的立场,不在场语言是经验的一部分,他面对的言欲尽却言不尽的困难通过不在场语言得以解决;同时,作者依赖在场语言的创设来伸展不在场语言。站在读者的立场,读者面对在场语言,他必须试图打破它的在场,站在其边缘地带倾听那意犹未尽的余音。在场语言好比琴弦,不在场语言就是在恰当的指法下弹奏出来的漂浮于琴弦周遭的余音,它们互相衬托,互相生成,描绘出动人的情调。
  诗歌中的在场语言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字词,只要有不在场语言,它就和世界有了联系,它就不可能单独地被释义。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的互动,生成了汉语诗歌的空白结构。
  空白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的对话,它以“至言无言”的方式为诗歌命名。海德格尔有对器皿的特征的精彩描述:“空,或虚空,才是使壶具有盛水功能的东西。空间,壶的空无,正是壶作为空器之所是。”空,构成器皿之为器皿的本质;空,容纳和保持着万物一切皆流的本性,它接受着人们倾进去的东西,又为它的倾听者无私地奉献它的倾出。如同容器一样,诗歌空白收留着诗歌的真义,空白结构是诗的深层结构。
  诗歌的在场语言占有的总是有限的时空,诗歌唯一能同时空抗衡的是空白,它通过无言言说,展示了生命在时空中不受限制的恒久的运动。空白拒绝对诗歌作静止的解说。诗在有文字处,诗之妙在无文字处。中国人深深懂得世界变动不居的道理,认为世界的深处是虚空,而虚空乃万物之源。万象皆从空中来又向空中去,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也是中国诗歌真正的诗底。西方油画连画底都要打上底色,不留空白,画面上动荡的光、色彩和线条仍是视觉目睹的实;而中国画家用心之所在,正在空白,空白使得画面上的一花一鸟、一树一木、一山一石都被缥缈的灵气环绕。即使是主张文以载道的儒家诗学,也讲微言大义。
  空白作为中国诗歌的深层结构,具有接纳和倾出两种美学功能。“空故纳万境”,如果进入诗歌的对象世界密不透风,就不可能“纳万境”。正是空白,留存了诗歌的气韵。诗歌的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并存,并且互相转化,同时空白倾出万境,以无言的诉说把倾听者带到一个陌生而鲜活的世界中去。从某种意义上说,空白是安顿人类心愿之乡的精神空间。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那空白处仿佛便是诗歌远望的故乡。
  诗歌空白结构的存在表明了诗歌文“意”的不可穷尽,任何一次释义,都只是诗歌文本可能的一次解读。
  (摘编自何志《汉语古典诗歌的在场语言与不在场语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歌的写作和阅读,均涉及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在场语言为“有”,不在场语言为“无”。“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是潜伏着的,是隐藏在在场语言字里行间或之外的内容。
  B.就诗人来说,不在场语言就是其想要表达而写下的诗句不能表达出的、通过在场语言的构建来延展的那一部分。
  C.就读者来说,其必须努力突破在场语言的限制,站在不在场语言的边缘地带倾听那些飘浮于琴弦周围的余音。
  D.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构成动态关系,它们互相依靠,互相衬托,互相生成,描绘出动人的情调。
  答案:C
  解析:C项,偷换概念。原文“站在其边缘地带”的“其”指代“在场语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语诗歌的空白结构,是由诗歌的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的相互运动形成的。在场语言的被单独释义从来都不存在,不在场语言让在场语言和世界有了联系。
  B.空,容纳和保持着万物一切皆流的本性,所以器皿之为器皿的本质在于空;就像器皿一样,诗歌的真意在于空白。所以,诗的深层结构是空白结构。
  C.诗之妙在于不在场语言,在于空白,它突破了在场语言的时空的限制,以无言的方式,展示了不受时空限制的生命的恒久运动。对诗歌作静止的解读,永远不能领略其精妙。
  D.世界的深处是虚空,而虚空乃万物之源,这是中国人探索世界得到的观点。这种观点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艺术创作,诗歌也好,绘画也好,皆如此。
  答案:B
  解析:B项,“所以器皿之为器皿的本质在于空”强加因果。原文是“空,构成器皿之为器皿的本质;空,容纳和保持着万物一切皆流的本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油画是写实的,它不留空白,连画底都要打上底色,而油画画面上动荡的光、色彩和线条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切的,就跟我们现实生活中见到的一样。
  B.主张文以载道的儒家诗学,也讲微言大义,足见中国人对空白理解之深刻。中国画家的用心在空白之处,让画面上的一花一草、一鸟一兽、一山一石被缥缈的灵气环绕的正是空白。中国诗亦然。
  C.具有接纳和倾出两种美学功能的是诗歌之空白,空白倾出万境,无言的诉说把倾听者带到一个陌生的世界,那空白的地方仿佛就是诗歌远望的故乡,安顿着人类的心愿。
  D.汉语诗歌的文“意”是不可穷尽的,对诗歌的每一次释义,都只是诗歌文本的一次解读,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比如李商隐的《锦瑟》就是如此,每个人的解读都会不同。
  答案:D
  解析:D项,原文为“都只是诗歌文本可能的一次解读”,同时对“一千个读者……”的解读错误。〚导学号69010169〛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分,每小题3分)
  土贡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上古时期,贡赋一体。春秋时贡、赋开始出现分化。至秦汉时,土贡已独立于赋税之外。与藩属贡及土司贡不同,其形式主要是各地将地方特产以实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给皇室。明代,土贡制度已较为成熟,且贡物折银也随一条鞭法的施行而得以推广。
  清代的土贡制度,在明代基础上不断改革,到乾隆年间大体趋于稳定。部分土贡物品由无偿交纳改为有偿采买。具体说来,可以确定有偿采买的部分主要是东北土
  ……
  专题规范练22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三)
  专题规范练第44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分,每小题3分)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通道,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引人高度关注。在我国,谈到海上丝绸之路,人们想到的往往是扬州、泉州等举世闻名的出海港口所在地,或是德化窑、龙泉窑、越窑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古代瓷器生产地。这些地方在国家的支持下,都相继建立了博物馆,使当地居民和中外游客可以在那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代文明,畅想当时的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然而,海上丝绸之路并不仅仅是出发港口和到达港口,还理所当然地包括航路以及海路上停靠港口。海南岛附近的海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海上丝绸之路交通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位于海南万宁市境内近海的大洲岛,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便是在海南岛以东海域航行船只的避风港。如今,在大洲岛周围的海底,沉睡着多条古船,它们是海南岛曾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历史见证,向人们诉说着大洲岛乃至古代海南岛民众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与往来这里的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的故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海南岛,除位于海口的海南省博物馆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与文化有关的公立博物馆,更没有一处与海上丝绸之路甚至与海洋文化有关的博物馆。
  近年来,到海南岛旅游的国内外游客与日俱增,这里正在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在海南,能看到蓝天、白云、椰林、海水、沙滩,却看不到海南岛古代先民们生活的变迁,更看不到海南岛的先民们在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与南太平洋诸岛上居民交流方面发挥的作用,做出的贡献。博物馆的缺位使海南岛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我们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掘,令人十分惋惜。
  此外,自古以来,海南岛先民就与内地的先民们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海南省博物馆合作,在海南岛东南部沿海地区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许多史前和各历史时期的遗址,出土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由此可以看出,海南岛的史前和各历史时期的文化,既具有十分鲜明的海岛特点,又与内陆华南地区的文化存在较多的共性。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海南岛先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与分布在南太平洋诸岛上的居民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用树皮来做布制衣、都使用有段石器等形制特殊的石器。这些都表明,海南岛的史前文化研究很有可能是解决“南岛语族的起源”这一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争论很大的热点问题的关键。
  鉴于上述种种,我以为,国家发改委、海南省政府应拨出专款,在大洲岛所在的万宁市建立南海文化(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海居民生活)博物馆,以呈现海南岛在南太平洋的文化交流以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流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让民众对南海文化有所了解,也可以增强海南旅游的文化含量,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健康发展。
  (摘编自王巍《海南岛是“海丝”的重要节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建议“建立南海文化博物馆”的依据的一项是(  )
  A.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通道,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引人关注。
  B.海上丝绸之路的许多地方建立了博物馆,而海南岛除省博物馆外却没有一处与海上丝绸之路甚至与海洋文化有关的博物馆。
  C.海南岛正在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但人们在海南只能看到椰林、海水等,博物馆的缺位使海南岛的巨大潜力没有得到发掘。
  D.海南岛的史前文化研究很有可能成为解决“南岛语族的起源”这一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争论很大的热点问题的关键。
  答案:A
  解析:A项,讲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与作者建议“建立海南文化博物馆”的依据无关。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出发港口和到达港口,还应当包括航路以及海路上停靠港口,也当然包括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海南岛。
  B.到海南岛旅游的游客,看到的多为蓝天、沙滩等自然景观,看不到海南岛先民生活的变迁及其在“海丝”等方面的作用和贡献,这令人惋惜。
  C.从出土的丰富的遗迹和遗物来看,海南岛史前和各历史时期的文化,既具有鲜明的海岛特点,又与内陆华南地区的文化存在较多的共性。
  D.建立南海文化博物馆,既可以让国内外游客对南海文化有所了解,也可以增强海南旅游的文化含量,可以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健康发展。
  答案:D
  解析:D项,范围有误。原文的“民众”不仅指“国内外游客”,还应包括“当地居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出海港口所在地,都先后建立了博物馆,人们可以在那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代文明,畅想当时的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B.由于海南万宁市境内近海的大洲岛周围的海底沉睡着多条古船,从而证明大洲岛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便是海南岛以东海域航行船只的避风港。
  C.都用树皮来做布制衣,都使用有段石器等形制特殊的石器,这表明海南岛先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与分布在南太平洋诸岛上的居民有很多相似之处。
  D.建立南海文化博物馆,可以呈现海南岛在南太平洋的文化交流以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流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这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拨出专款。
  答案:B
  解析:B项,因果不当。“沉睡着多条古船”不能反证“大洲岛地理位置特殊”及“自古以来便是海南岛以东海域航行船只的避风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每个氏族都会有一个本氏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这些姓皆从“女”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
  ……
  专题规范练23 散文阅读(一)
  专题规范练第46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8分)
  错 误
  ——中国故事常见的开端
  张晓风
  在中国,错误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诗人愁予有首诗,题目就叫《错误》,末段那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像一枝名笛,四十年来不知被多少嘴唇呜然吹响。
  《三国志》里记载周瑜雅擅音律,即使酒后也仍然可以轻易辨出乐工的错误。当时民间有首歌谣唱道:“曲有误,周郎顾。”诗人多事,故意翻写了两句:“欲使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真是无限机趣,描述弹琴的女孩贪看周郎的眉目,故意多弹错几个音,害他频频回首,风流俊赏的周郎哪料到自己竟中了弹琴素手甜蜜的机关。
  在中国,故事里的错误也仿佛是那弹琴女子在略施巧计,是善意而美丽的——想想如果不错它几个音,又焉能赚得你的回眸呢?错误,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成为必须了。如果你看到《花田错》《风筝误》《误入桃源》这样的戏目不要觉得古怪,如果不错它一错,哪来的故事呢!
  我们先来讲《红楼梦》吧,女娲炼石补天,偏偏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本来三万六千五百是个完整的数目,非常精准正确,可以刚刚补好残天。女娲既是神明,她心里其实是雪亮的,但她存心要让一向正确的自己错它一次,要把一向精明的手段错它一点。“正确”,只应是对工作的要求,“错误”,才是她乐于留给自己的一道难题,她要看看那块多余的石头,究竟会怎么样往返人世,出入虚实,并且历经情劫。
  就是这一点点的谬错,于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便有了一块顽石,而由于有了这块顽石,又牵出了日后的通灵宝玉。
  整一部《红楼梦》原来恰恰只是数学上三万六千五百分之一的差误而滑移出来的轨迹,并且逐步演化出一串荒唐幽眇的情节。世上的错误往往不美丽,而美丽又每每不错误,唯独运气好碰上“美丽的错误”才可以生发出歌哭交感的故事。
  《水浒传》楔子里的铸错则和希腊神话“潘多拉的盒子”有此类似,都是禁不住好奇,去窥探人类不该追究的奥秘。但相较之下,洪太尉“揭封”又比潘多拉“开盒子”复杂得多。他走完了三清堂的右廊尽头,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建筑:门缝上交叉贴着十几道封纸,上面高悬着“伏魔之殿”四个字。据说从唐朝以来八九代天师每一代都亲自再贴一层封皮,锁孔里还灌了铜汁。洪太尉禁不住引诱,竟打烂了锁,撕下封条,踢倒大门,撞进去掘石碣,搬走石龟,最后又扛起一丈见方的大青石板,这才看到下面原来是万丈深渊。刹那间,黑烟上腾,散成金光,激射而出。仅此一念之差,他放走了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合共一百零八个魔王……
  《水浒传》里一百零八个好汉便是这样来的。
  中国的历史当然不该少了尧舜孔孟,但如果不是洪太尉伏魔殿那一搅和,我们就是失掉夜奔的林冲或醉打出山门的鲁智深,想来那也是怪可惜的呢!
  一部《镜花缘》又是怎么样的来由?说来也是因为百花仙子犯了一点小小的行政上的错误,因此便有了众位花仙贬入凡尘的情节。犯了错,并且以长长的一生去截补,这其实也正是部分的人间故事吧!
  这一段段美丽的错误都好得令人艳羡称奇!
  从比较文学的观点看来,有人以为中国故事里往往缺少叛逆英雄。像宙斯,那样弑父自立的神明,像雅典娜,必须拿斧头劈开父亲脑袋自己才跳得出来的女神,在中国是不作兴有的。还算捣蛋精的哪吒太子,一旦与父亲冲突,也万不敢“叛逆”,他只能“剔骨剜肉”以还父母罢了。
  中国的故事总是从一件小小的错误开端,诸如多炼了一块石头,失手打了一件琉璃盏,太早揭开坛子上有法力的封口。不是叛逆,是可以理解的小过小犯,是失手,是大意,是一时兴起或一时失察。“叛逆”太强烈,那不是中国方式。中国故事只有“错”,而“错”这个既是“错误”之错,也是“交错”之错,交错不是什么严重的事,只是两人或两事交互的作用——在人与人的盘根错节间就算是错也不怎么样。像百花之仙,待历经尘劫回来,依旧是仙,仍旧冰清玉洁馥馥郁郁,仍然像掌理军机令一样准确地依时开花。就算在受刑期间,那也是一场美丽的受罚,她们是人间女儿,兰心蕙质,生当大唐盛世,个个“纵其才而横其艳”,直令千古以下,回首乍望的我忍不住意飞神驰。
  年轻,有许多好处,其中最足以傲视人者莫过于“有本钱去错”。年轻人犯错,你总得担待他三分——有一次,我给学生订了作业,要他们每人念几十首诗,录在录音带上缴来。有的学生念得极好,有时又念又唱,极为精彩。有的却有口无心,苏东坡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不知怎么回事,有好几个学生念成“一年好景须君记”。我听了,一面摇头莞尔,一面觉得也罢,苏东坡大约也不会太生气。本来的句子是“请你要记得这些好景致”,现在变成了“好景致得要你这种人来记”,这种错法反而更见朋友之间相知相重之情了。
  在中国,那些小小的差误,那些无心的过失,都有如偏离大道以后的岔路。岔路亦自有其可观的风景,“曲径”似乎反而理直气壮得可以“通幽”。错有错着,生命和人世在其严厉的大制约和惨烈的大叛逆之外也何妨采中国式的小差错小谬误或小小的不精确。让岔路可以是另一条大路的起点,容错误是中国故事里急转直下的美丽情节。
  (有删改)
  1.文章开头,引郑愁予的《错误》一诗,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①证明观点,引起后文。②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解析:从文章的开头看,作者先亮明自己的观点是“在中国,错误不见得是一件坏事”,然后引用郑愁予的诗,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引出下文“美丽的错误”。另外,在文章中引用诗词名句也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2.文中作者选择的中国故事中一共写到了几个“错误”?根据这些内容,概括文中“错误”的含义。(4分)
  参考答案:①由周瑜善于听出乐工的错误写到弹琴女子故意弹错,只为换得周郎的回顾。②《红楼梦》中女娲故意多炼一块石头,才有了后面一系列歌哭交感的故事。③《水浒传》中洪太尉禁不住诱惑,放走了一百零八个魔王,以致后面有了梁山好汉扶弱济贫的故事。④《镜花缘》中的百花仙子因为访友下棋未归,导致众花在雪夜提前齐开,最终百花仙子被贬入凡尘。“错误”具体指中国故事开端中常见的善意而美丽的小小的差误、无心的过失。
  解析:先梳理文章结构,筛选出中国故事的语段,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然后再根据这些故事内容分析错误的含义。可由《三国志》《红楼梦》《水浒传》《镜花缘》等故事中抓关键词句概括。错误在文中的含义,可结合着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提炼性地概括。例如,“中国的故事总是从一件小小的错误开端”,“在中国,那些小小的差误,那些无心的过失,都有如偏离大道以后的岔路。岔路亦自有其可观的风景”,根据这些语句概括即可。
  3.结合文意,鉴赏画线的语句。(4分)
  参考答案: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人生中无心的过失,也可以出现美丽的故事的道理。
  解析:从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以“偏离大道以后的岔路”来形容“那些小小的差误,那些无心的过失”,很显然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联系“让岔路可以是另一条大路的起点,容错误是中国故事里急转直下的美丽情节”组织答案即可。
  4.从文章主旨的角度,赏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答案要点:①文章认为在中国错误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是善意而美丽的;②为了说明这一点先从诗作《错误》写起,再用中国故事来阐释;③然后和外国文学进行比较,最后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解释。
  解析:梳理文章思路就是弄明白作者在文章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文章是怎样展开的。可以在把握段落层次大意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表述。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8分)
  很亮的秋天
  王清铭
  南方的季节分野不是很明显,还穿短袖的时候,秋季就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叶子还是那么绿,偶尔飘落几片黄叶,但这还不是秋天。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在南方往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