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60个字。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征;了解罗布泊消失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课文的理念,通过在互联网的搜索,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领会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使语言表达更鲜明准确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讨论法、创设情景、对话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那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那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那就是罗布泊。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二、背景简介: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的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河流,源源注入罗布泊洼地形成湖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