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72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中青网评”2016年6月号第2辑
  整理 fcs2002
  1. 中德战略对接青年创新互联
  2. “天然独”是个伪命题
  3. 在中塞之间架起“连心桥”
  4. 期待中东欧合作“老酒飘新香”
  5. 中塞合作是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铿锵说明
  6. 携手让中波友谊航船全速前进
  7. 在中国梦征程中实现党员理想
  8. 让未来十年出现更伟大企业
  9. 请将更多关注给予高校普通教师
  10. 为省委书记的青年之声点赞
  11. 命运共同体下没有独善其身
  12. 长七轰鸣是中国梦的脚步声
  13. 新工业革命呼唤青年生力军
  14. 党的历史是革命的历史中
  15. 党的历史是奋斗的历史
  16. 让青春的血性担当起民族复兴盛世伟业
  17. 党的历史是创新的历史
  1. 中德战略对接青年创新互联
  发稿时间:2016-06-15 07:56:00 中国青年网 作者:邓海建  
  历史无数次证明:在国际关系的友谊小船上,骇浪惊涛也好,云谲波诡也罢,对竞合关系的理性认知,才是横渡重洋、直抵彼岸的关键。
  德国总理默克尔来了!这是她任内第9次访华之旅。作为德国队的“首席球迷”,放弃欧洲杯直奔中国而来,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甚至称,“默克尔’带着半个内阁及约20名经济界代表’来到中国”——这次世界瞩目的中德对话,“创新”是核心议题之一,而两国推动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对接,无疑是华彩之章。用习近平主席的话说,双方要登高望远,拓宽合作视野。
  眼下,中德经贸关系成为世界焦点,除了各自在地区及全球中的政经地位使然,两国工业制造战略也已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新产业革命的引领者——2013年4月,德国政府正式推出《德国工业4.0战略》。“工业4.0”概念甫一提,就成为业界热词。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研报显示,工业4.0的影响力将极其巨大。仅在德国,未来10年它将贡献德国GDP的1%,创造39万个工作岗位,增加投资额达2500亿欧元,相当于制造业总收入的1%-1.5%。2015年3月,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根据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中国计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从机械化到电气内燃机,从自动化和信息化到智能制造……世界工业浪潮后浪推前浪。无论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是应对新一轮全球化竞争的国家战略: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和强国之基,而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智能制造则成为“必修课”。尽管两国身处不同发展阶段,尽管各自的经济国情情势迥异,但,对工业制造的敏锐把握、对智能信息的发展渴求,有着内源上的一致性。这,才是两大战略能够对接的逻辑前提。
  当然,战略层面的“近亲关系”,并不是战略对接的直接动因。最根本的,在于下面三个层面:一是中国制造需要工业4.0添力。“工业4.0”是德国从制造强国走向超级制造强国的战略,亦是主导这场工业革命、制订行业标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抽象的德国“工匠精神”值得学习,其发展理念与思路、硬件与平台,都是可供“引进来”的成熟阶梯。二是德国工业4.0离不开中国助力。德国国内市场有限,梦想落地需要翅膀。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我们坚持深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同时改造和提升传统动能,这为中德合作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正如《纽约时报》的调查,中国工业拥有世界最完整的供应链条,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小到螺丝钉,大至航天科技,随时就地取材,即刻整装待发。另外,中德经贸往来、经济合作日益常态化。在13日举办的第八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上,中德签下了96个重大合作项目,协议金额150亿美元,创下历届论坛规模之最。
  中国有中国的短板,德国有德国的掣肘。取长补短、合作共赢,这是双方在工业制造战略上的理性共识与必由之路。可以肯定的是,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对接,必将碰撞出神奇的火花,不仅裨益长远,更能为两国青年提供更宽广的创新创业平台。大数据、智能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在中国蓬勃发展,已经激活了千万中国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联姻,必将再度点燃中国青年投身实体、推进中国工业“弯道超车”的信念。
  时代大势浩浩汤汤。有人略显夸张地说,“错过了工业4.0,就将错过这个时代!”不过,在蓝图舒展的中国制造2025面前,同样面临思考与抉择——要么坐在改革的风口,要么为变革的浪潮淹过。对于青年来说,在中德战略对接中寻找创新创业的机遇,直面挑战、勇往直前,这才是追梦筑梦的康庄之道。(邓海建)
  2. “天然独”是个伪命题
  发稿时间:2016-06-16 09:31:00 中国青年网 作者:杨丽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刻意回避“九二共识”,在两岸同胞最为关注的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问题上态度模糊,这让今年以来的两岸关系一直处在阴影之下。对岸青年都是“天然独”?两岸人民不亲了?海峡论坛的召开,再次让我们感受到血浓于水,以及对岸的真实民意。 
  海峡论坛是两岸最大的民间互动交流平台,从2009年首届举办至今8年来,通过这个平台,两岸合作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贸易经融、文化创新等方方面面,再次说明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基在基层,动力在民间。
  而这8年的发展无不是在沿着“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稳步前行。在此次海峡论坛大会上,俞正声明确指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台海和平稳定,关键是要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一家人。”“九二共识”,不仅要扎根在两岸人民心里,更应成为两岸下一代坚守的共同认知。
  两岸的未来,需由青年人接续努力。然而,两岸年轻人自小成长的环境不同,在一些问题上难免存在差异,产生隔阂。自2014年“太阳花学运”以来,“天然独”一词被“成功”用来定义台湾青年人,频繁的灌输更让一些台湾青年内心产生认同。“天然独”的台湾青年人被台独势力绑架去抗衡大陆,成为被台独政客们利用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