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份。

  23 核舟记

  知识与技能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掌握本文说明和描绘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重点
  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难点
  理解文章说明语言的简洁、周密、生动。

  发现法、探究法、点评法。

  有关核舟的图片。

  2课时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有这样一艘小船,船上有5个人,8扇窗,船篷、船桨、炉子、水壶、书籍、画卷、念珠各一件,还刻有对联、题名和篆字图章,一共有34个字。而这艘内容如此丰富的小船,竟然是由一枚核桃雕刻而成的,你们说神奇不神奇?这就是微雕艺术。《核舟记》就是介绍这件工艺美术品的文章,文中详细地记述了王叔远这位民间微雕艺术家的精湛技艺。文章属于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选自《虞初新志》。

  魏学洢(约1596一约1625年),字子敬,明末浙江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散文家。他好学善文,一生没做官。其父魏大中曾任吏部官史,因上疏弹劾当时掌握朝政的阉党头子魏忠贤,被捕入狱,遭暗害。魏学洢扶柩还乡,悲愤而死。著有《茅檐集》。
  23.核舟记
  精彩开篇词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令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魏学洢的《核舟记》就向我们展示了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疏通文意。
  2.学习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品味本文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
  3.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疏通文意看核舟
  一、情境导入
  1995年10月27日《文汇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惊现宁波,消息传出后,文物界、收藏界趋之若鹜。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今天,我们有幸一睹芳容,让我们一同走进魏学洢的《核舟记》去开开眼界。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器皿(mǐn)    罔不因势象形(wǎng)
  贻(yí)  八分有奇(yòu jī)
  二黍许(shǔ)  箬篷(ruò)
  髯(rán)  石青糁之(sǎn)
  不属(shǔ)  诎(qū)
  椎髻(chuí jì)  舟楫(jí)
  篆(zhuàn)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通假字
  ①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零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