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经典原文2 《老子》五章
  天道、地道的短时失衡,总会给人类蒙上不可磨灭的阴影,然而人道的和谐,奏响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乐章。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论述的天道、地道、人道和谐的理论,能够给予中华民族的和谐统一以重大启示。
  美字体 青 牛 缓 缓 出 关 去 , 道 经 浩 浩 传 千 载 。
  赏美文
  道学推动文化革命的九大启示
  启示之一:具有引导哲学革命的意义。20世纪国学泰斗、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张岱年先生说:“老子的突出贡献是提出了‘先天地生’的‘道’的观念,从而打破了自古以来以‘天’为最高最大的观点,于是开创了哲学本体论。今天我们研究哲学,必须首先了解先秦诸子的学说。这是确然无疑的。现代科学家重视老庄哲学正是这种向辩证思维复归的明显表现。道家老庄哲学之所以受到现代西方自然科学家的推崇,正是由于老庄哲学富于辩证思维。”
  启示之二:具有引导科学革命的意义。两次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说,道家是“内在的而未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实际上,老子大道科学是在2 500多年前就已经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是一切科学之母,只不过难以被我们认识。因此,老子深叹“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则我贵矣”。庄子也浩叹“万世之后,而遇一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启示之三:具有引导宗教革命的意义。当今时代,宗教异化严重,宗教迷信盛行,包括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等。包括中国道教学会的许多有识之士汇入宗教改革的洪流,拨乱反正,继往开来,复归其宗教之为宗教的本来面目。而老子之“道”的思想、“象帝之先”(《老子》第四章)等等论述,实在是具备了引导宗教革命的能力。哲学本体论决定哲学诸论,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有什么样的宇宙论、认识论、方法论、人生论、宗教观……从而使宗教学走上真正意义上的理性自觉。
  启示之四:具有引导生态革命的意义。为什么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者长期忽视“生态的马克思”,并致力于建构道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桥梁?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思想,又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课题,老子的“天人合一”观同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老子的思路是:“道法自然”基础之上的“辅其自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实现“大顺自然”的理想境界。
  启示之五:具有引导医学革命的意义。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宇宙万物都是阴阳相匹配的,有阴必然有阳,有阳必然有阴,阴阳互抱而成为和气,树立从道的角度看待身心平衡和谐问题,会使我们有全新的发现,从而建构大道医学思想体系。
  启示之六:具有引导人生革命的意义。司马迁说“老子修道德养寿”(《史记》),按司马迁的观点,老子活了160多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和无比之喜悦,证之以现代科学,这个数字是完全可信的。
  启示之七:探索实践“无为而治”的意义。当今之中国,尤其需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天人合一”的规律性上把握安邦治国之道,这就是无为而治的本来意义。老子说,“自胜者,强也”“强行者,有志也”,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道法自然的旗帜下,“辅其自然”,从而实现“大顺自然”的理想境界。历史上道学双峰(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就是无为而治、安邦治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好的现实例子。
  启示之八: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意义。“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也”(《老子》第四章)“夫唯不盈,是以能敝而新成”(《老子》第十五章)的不断创新思想,可以给我们以巨大的启示。
  启示之九:具有引导宇宙革命的意义。他站得高,看得深远,认为人生不是孤立的,从根本上来说,它是属于自然界的,但同时又是属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而整个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修道不能孤立地进行。他突破了天地这个大圈子,将人类的思考范围,从人生扩展到整个宇宙。
  【课内挖掘】
  孔子于水,兴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老子于水,则富有理趣:“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一滴小小的水,却蕴含着深奥的哲理。
  你对水有怎样的理解?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角度] 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
  【课外运用】
  示例:
  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于叶尖。无色,无声。
  一会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光芒四射。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窃窃私语,如忽明忽灭的萤火。光线慢慢移过来,移过来。在一个恰当的角度,聚集。瞬时,灵犀一点,心领神会,回应着阳光的这滴水珠便折射出炫目的颜色,赤,橙,
  黄,绿,青,蓝,紫。雍容富丽,金碧辉煌,如梦如虹……与平生的朴素纯净形成反差。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老子》五章
  老子,生卒年月不详,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安徽亳州涡阳)人,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上下共五千字左右。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一、注音
  徼________      音声相和________
  为而不恃________  见素抱朴________
  什伯之器________  远徙________
  二、解释词义
  故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以故荆轲逐秦王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君安与项伯有故      
  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其无以易之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属故令有所属              若属皆且为所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予作文以记之      
  绝绝仁弃义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得其尤绝者家焉      
  望邻国相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道可道,非常道     ____________
  名可名,非常名____________
  长短相形____________
  绝圣弃智____________
  民复孝慈____________
  绝巧弃利____________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____________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____________
  甘其食____________
  美其服____________
  安其居____________
  乐其俗____________
  四、分析句式类型
  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____
  无,名天地之始____________
  天下莫柔弱于水____________
  莫之能胜____________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____________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____________
  五、积累名句
  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斯恶已;____________,斯不善已。
  绝圣弃智,________;绝仁弃义,________;绝巧弃利,________。
  天下莫柔弱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jiào hé shì xiàn shí xǐ
  二、故:相当于“夫”,无意义 连词,因此 名词,原因
  名词,老朋友 形容词,原来的 名词,交情
  易:形容词,容易 动词,改变 副词,轻易 动词,交换
  属:动词,依顺 名词,侪辈,指同一类人 动词,隶属 名词,亲属 动词,掌管 动词,接连 动词,邀请 通“嘱”,嘱托
  绝:动词,弃绝,抛弃 形容词,陡峭的 动词,断
  形容词,风景美好
  望:动词,看 动词,盼望 名词,希望 名词,名望 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动词,远看
  三、动词,言说 名词活用为动词,叫出,命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对照,比较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圣贤;智慧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孝慈的地步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技巧;利益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弱小的;柔软的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看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甘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乐
  四、判断句 判断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判断句 判断句
  五、名可名 非常名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皆知善之为善 民利百倍 民复孝慈 盗贼无有 而攻坚强者 莫之能胜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名万物之母   母:根本
  B.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妙:奥妙
  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文:掩饰
  D.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抱:持守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道可道,非常道
  B.有,名万物之母
  C.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D.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无,名天下之始 ②同谓之玄 ③众妙之门 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⑤行不言之教 ⑥莫之能胜 ⑦弱之胜强 ⑧鸡犬之声相闻
  A.①③⑤⑧/②⑥/④⑦
  B.①②⑤/⑥⑧/③④⑦
  C.①②⑤/⑥⑦/③④/⑧
  D.①⑤/②③⑥⑦/④⑧
  4.下列语句从句式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名可名,非常名
  B.有,名万物之母
  C.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D.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二、文本研探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