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20+2470字。
第1单元 《雨说》
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请写下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春夜喜雨》等
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郑愁予 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台湾诗人。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母亲教他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郑愁予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他的作品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请上网查一下本文的背景,简要地写在下面。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掌握诗人通过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描绘春雨、抒发情感的创作手法
1.查字典,查准字音;2、反复阅读诗歌,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资料。
一、阅读准备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圃( )锢( )滞( )喑哑( )( )嚷( )蓑( )笠( )膏( )耸( )绕( )襁褓( )( )
2、注意下列词语的解释:
(1)禁锢: (2)寒浅:
(3)留滞: (4)暗哑:
(5)喧嚷: (6)蓑衣:
(7)润如油膏: (8)安息:
(9)祝福:
(1)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2)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3)留滞:停滞,不流通。
(4)暗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5)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6)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7)润如油膏:细腻光滑的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
(8)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人睡或长眠。
(9)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赐福,后来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二、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1).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话。
(2).读了课文,这些话集中表达了哪些意思?
……
《雨说》
《雨说》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是诗歌单元,诗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写了心中的情态。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想象,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九年级的学生对外界的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且对未知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结合这一心理特征,以及课程标准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求来确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者情感的逐步展现。
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掌握诗人通过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描绘春雨、抒发情感的创作手法。
理解“勇敢地笑”等诗句的含义。
两课时
诵读欣赏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雨的诗句
例如《送元二使安西》 《春夜喜雨》等
二、了解作者
郑愁予 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台湾诗人。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母亲教他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郑愁予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