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40个字。

  20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一、新课导入
  上课之前给大家介绍一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引入本文。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屡屡(lǚ)   趋势(qū)   芯(xīn)
  聘用(pìn) 挠头(náo) 怯(qiè)
  华裔(yì) 深奥(ào) 几(jī)乎
  光纤(xiān) 趋(qū)势 芯(xīn)片
  挠(náo)头 聘(pìn)用 漏洞(lòu)
  硕(shuò)士 弥(mí)补 胆怯(qiè)
  着(zhuó)眼点
  2.多音字
  纤   供
  3.生词注解
  归根到底:归结到根本上。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按部就班:做事按照一定的条例,遵循一定的程序。
  屡见不鲜:经常看见(某种事物或现象),不觉新奇。也说数见不鲜。
  层出不穷:接接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4.作者名片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1954年提出规范场理论,1956年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邓稼先》等。
  5.背景追溯
  1957年12月10日,同31岁的李政道一起登上诺贝尔物理学奖授奖台的,还有35岁的杨振宁。
  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他说:“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
  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多年来,他频繁穿梭往来于中美之间,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他写过这样两句诗:“云水风雷变幻急,物竞天存争朝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