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10)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11)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12)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13)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14)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15)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16)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17)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18)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19)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1)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20)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3)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4)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5)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6)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7)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8)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9)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 (1).doc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考前专题组合练:(9)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
考前专题组合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临行时,我________地拥抱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人。
②半个世纪过去了,美丽大气的南京城已难寻觅旧时________,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号将永远在我灵魂深处回荡。
③人类________地发掘了死寂的星球,报纸杂志上令人遗憾地报道这些星球上没有生物。
A.珍惜 容颜 连绵不绝 B.珍惜 面貌 接连不断
C.珍重 面貌 连绵不绝 D.珍重 容颜 接连不断
解析 珍惜:因为重视而爱惜。珍重:爱惜,珍爱(重要或难得的事情);保重〈身体〉。家人好友用“珍重”,意为希望对方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容颜:容貌;脸色。面貌:①脸的形状、面貌;②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接连不断:比喻连续不间断。连绵不绝:连续而不中断。作谓语、定语。
答案 D
2.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飞流直下的瀑布描写得奇特雄伟,气象万千。
B.鸡升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环境的寂静凄清。
C.要是你能够让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没有什么东西比它硬呢?那么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做到?——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安东尼奥对冷酷凶狠的夏洛克的愤怒。D.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颜色,在叙述、抒情。——此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汉字与标点的喜爱之情。
解析 “设问”错误,应为“反问”。
答案 C
3.下列诗句中,不属于表达“人事沧桑,自然永恒”的感慨的一项是( )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B.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C.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D.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解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表达的是宫中人孤苦无依、处境悲惨之情。
答案 D
4.下面情境中,小晨的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小晨和小鹏约好周末一同去科技馆参观。小晨去小鹏家找他,小鹏的奶奶开了门。
A.我要找一下小鹏,我和他去科技馆参观。
B.您是谁啊?小鹏在家吗?我找他有事。
C.您好!是奶奶吧?我是小晨,我和小鹏约好去科技馆,他在家吗?
D.您好!我想找小鹏去科技馆,你让他马上出来。解析 注意语气委婉。
答案 C
5.下面四句本为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请依照文意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选出最适当的排列方式( )
甲:江阔天高 乙:鸢飞鱼跃
……
(四)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为了精确地概括事物,表达思想和概念,确定各种事物、思想、概念之间的________差异,为了使理论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________具有说服力和________,理论文章的语言不仅应该是准确、清晰、切实有力的,而且应该是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
A.细微 或者 论辩力 B.细微 并且 感染力
C.精微 并且 感染力 D.精微 或者 论辩力
解析 细微:细小,微小。精微:精深微妙。此处应用“细微”。“并且”表递进;“或者”表选择,此复句的两个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应用“并且”。由此可得出答案为B项。
答案 B
2.下列诗句与“山清水秀风光好”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人杰地灵气象新 B.月明星稀祭扫多
C.金瓦红墙王者风 D.海阔天高美景色
解析 B项,内容不符合。C项,“金瓦红墙”和“山清水秀”结构不对仗。D项,“美景色”和“风光好”结构不对仗。
答案 A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______________,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解析 本题是诗句填写题,与对联填写题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类题型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对客观事实的关注、对逻辑思维的把握,只要读懂了句子所描绘的“早春雪景空巷无人”的意义,就很容易选择“柳梢听得黄鹂语”这一句了。
答案 B
4.有的同学喜欢引用孔子或者孟子的名句写毕业赠言,下列赠言不得体的一项是( )
A.初中三年,你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这让我十分敬佩。B.希望你时时刻刻记住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C.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
D.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
(三)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走进黄山深处,浓荫蔽日,静若太古,________幽泉细语,仿佛置身世外。
②从来没有一个文学体裁的评奖像散文这样________,有的评奖者看重文集的意识形态,有的看重揭示了多少历史真相,有的看重艺术的创新与突破。
③20世纪前期,日本学者青木正儿第一次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________,使东西方戏剧诗人同时活跃在世界上。
A.聆听 众口一词 并驾齐驱
B.谛听 莫衷一是 相提并论
C.聆听 莫衷一是 并驾齐驱
D.谛听 众口一词 相提并论
解析 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谛听:注意地听,仔细听。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莫衷一是:形容很多人之间意见分歧,人多口杂,没有一致的看法。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答案 B
2.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这就犹如________。
A.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B.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
C.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D.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此题横线前后实际上是一种类比,根据语境“遭遇无意的伤害”,可排除A、C,因为牛被牛虻叮咬,不是“无意”,不让“做一颗明星”不能说就是“伤害”。根据不可抛弃“那一颗宽容之心”可排除D,因为断崖形成“瀑布”与“宽容”关系不密切。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所引名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天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诗人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面对皇帝的退缩、士大夫的排挤和世人的辱骂,心灰意冷的王安石选择了隐居。
……
(五)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
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谣言________于阴暗的环境,是经不起真相的照射的。因此,及时公布真相,让一夜成名的造谣者一时名毁,________。________,某些时候,真相公布后,谣言还在继续以讹传讹,网络真相成了“孤家寡人”,甚至真相与谣言相杂,________。因此战胜网络谣言,还要在力度上下功夫。
A.滋生 急不可待 固然 鱼龙混杂
B.滋生 迫在眉睫 当然 混淆视听
C.萌生 急不可待 固然 鱼龙混杂
D.萌生 迫在眉睫 当然 混淆视听
解析 “滋生”多指不好的事物的产生。“萌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萌生邪念”“萌生一线希望”等。“急不可待”侧重于心态;“迫在眉睫”侧重于外物。“固然”后面一般要转折,表示有更需要肯定的事物;“当然”表示肯定。“鱼龙混杂”指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侧重于状态;“混淆视听”指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辩不清是非,侧重于目的和结果。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修辞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B.秋雨跳着欢快的舞蹈,一下就是几天,什么活也干不了,真是闷死人了。
C.我和村里的伙伴们跳入清澈的水中,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水流像父亲有力的大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
D.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交瘁。
解析 A项,比喻不当,“脉搏”可以跳动不能流动,“小河”可以流动不能跳动,两者没有相似点,构不成比喻。B项,拟人不当,与人物心情不协调。C项,比喻不当,应改成“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
答案 D
3.下列诗句,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写景物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B.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C.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D.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解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的千古名句,写的是冬季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的景象。B项,“六出飞花”是指雪花,雪花是六个瓣,“琼枝”是指玉白色的树枝,即雪后“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冬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