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测)(解析版)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1 论述类阅读之理解概念句子(测)(解析版).doc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2 论述类阅读之筛选概括(测)(解析版).doc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 实用类阅读之传记(测)(解析版).doc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4 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测)(解析版).doc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5 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测)(解析版).doc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6 小说阅读之环境主题(测)(解析版).doc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7 散文阅读之语言手法(测)(解析版).doc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8 散文阅读之结构主旨(测)(解析版).doc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测)(解析版).doc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筛选信息与常识(测)(解析版).doc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感情(测)(解析版).doc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2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技巧(测)(解析版).doc
备战2017年高考二轮讲练测
(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
班级 学号 得分
(说明:每题15分,共120分。)
1.【2017届山东寿光现代中学高三上10月考】(15分)
泰山石敢当
泰山石产于泰山山脉周边的溪流山谷,其质地坚硬,基调沉稳、凝重、浑厚,多以渗透、半渗透的纹理画面而出现,以其美丽多变的纹理又以年代久远的风化外形而著名。泰山石敢当是古代人们对泰山灵石崇拜的遗俗,山石被神话为人格,是我国流传较久远、影响地域广大的典型民俗现象,属于中国的镇物(避邪物)文化。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以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字样,以禁压不祥。此俗在民间甚为流行,其象征意义是:以有形的器物表达无形的观念,帮助人们承受各种实际的灾祸危险以及虚妄的神怪鬼祟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各种莫名的困惑与恐惧。镇物民俗文化具有神秘的俗信气息。敢当”的历史相当久远,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史书中最早记载见于西汉当时的儿童启蒙识字书《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宋代仁宗庆历年间,在福建莆田曾发掘出一块唐代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石刻,上有石铭云:“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同教盛,礼乐张。”宋人施清臣《续古丛编》记载,当时南方街镇丁字路口上都安置“石敢当”,以压制“邪气”和化解“冲煞”。至南宋末年“石敢当”已完全转变为“辟邪物”,使用地点也扩大至河岸、桥头、村落入口等,功能也涵括至“镇百鬼、压灾殃、止风邪”等。明代以后,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其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的转变。石敢当前加泰山,其用意是借泰山之力以增威。清代学者王渔洋在《茶香室从钞》中记载:“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近代以降,“石敢当”习俗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和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的日本(日本京都民族博物馆就收藏有冲绳出土的泰山石敢当制石)、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区。“泰山石敢当”习俗相传至今,已逐渐革除过去的迷信色彩,表达着人们向往和追求平安吉祥的意愿。
泰山石敢当习俗历经千年而不绝,主要是因为它与“中国人魂归泰山”的信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与各地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相结合。
“泰山之高,非一石之积”,春秋时代齐国名相晏婴第一个赋予泰山石以文化内涵。他说,要办好国家的事情,需要许多像泰山石一样高尚坚韧的人辅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歌颂视死如归的精神。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则用“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表达对伟大人格的崇敬。孔子登临泰山以后,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苏东坡等都曾登临泰山,颂山石,抒壮志,赋予泰山石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几乎所有的古典文学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老残游记》《金瓶梅》等,都对泰山石有过精彩的描述,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名山大川中是绝无仅有的。
泰山石是国泰民安的象征、安邦定国的基础,“一石安则全家安”的信崇意识深入人心,现国内诸多大型建筑物取泰山石为基座台,就是取“稳如泰山,安如泰山”之寓意吧。
(1)下面有关“泰山石敢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它是古代的人们对灵石的一种崇拜、一种民俗,属于镇物文化。
B.人们在桥道要冲或者墙壁安置石碑或者灵石,目的是禁压不祥。
C.以泰山地区为中心,已扩散到全国,乃至东亚、南亚和世界各地。
D.这种习俗逐渐由过去的迷信色彩转而成为现在人们对平安吉祥的向往。
【答案】C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
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
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C项混淆范围。
(2)下面对石敢当历史与习俗演变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石敢当习俗起源并记载于西汉时期的儿童启蒙识字书《急就章》。
B.石敢当习俗发展到了南宋末年其功能已完全转变为“辟邪物”。
C.《茶香室从钞》韵记载说明,泰山石敢当的习俗已遍布家家户户。
D.泰山石敢当的提法始于明代,流行于清代,其功能也随之扩大。
【答案】B
【解析】A.“起源”应该是在上古时期;C.“已经遍布家家户户”有些绝对;D.“流行于清代”于文无据。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
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
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AC混淆范围,D无中生有。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古人对石敢当的信仰与后来的人们对泰山的崇拜,使泰山石成为泰山石敢当习俗的首选。
B.石敢当的习俗几千年来能够流传至今,除了与我国民间文化有关,更与中国人的信仰有关。
C.孔子、晏婴、曹植、苏轼等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借登临泰山一事来颂山石,赋予泰山石以文化内涵。
D.因为泰山石是文化石,所以“一石安则全家安”的信崇意识自古至今广泛地深入人心。
【答案】B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
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
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AC无中生有,D强
加因果。2.【2017届广东广州铁一中高三上10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5分)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
……
备战2017年高考二轮讲练测
(时间:120分钟,分值:160分)
班级 学号 得分
(说明:每题20分,共160分。)
1.【2017届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学阀”顾颉刚
朱洪涛
1929年,顾颉刚因不满中山大学的人事、学术环境,决定北上就任燕京大学教职。他没有选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怕攻讦太甚无法安心问学,燕大人事关系简单、自由度大,顾认为是治学佳地。顾颉刚给燕大提出的七项要求,很可窥见顾的择校之由:(1)不引进政客,免致机关本身受政治摇撼。(2)不引进复古派,免致学术不能照了轨道走。(3)不引进学阀,免致学术机关为其私人垄断。(4)不引进文人,免致机关腐化,致同事不勤业务。(5)不引进平庸人,免致发表刊物为讲义式之文字。(6)不引进头脑不清之人,免闹意见。(7)不引进爱发议论而不负责任之人,免致团体分裂。
此处的“学阀”在顾的脑海中完全是一负面词汇,为培植私人、党同伐异的代名词,顾相当反感这种消极意义的学阀。他的学术理想是建立一个学术共同体。顾有此体认,是他对当时北平学界有一整体观察,即认为此时在学界若无人引荐,青年学子很难打入进去。学界已经山头林立,板结固化了。因此他想打破这种局势,做积极意义的学阀。
顾颉刚想做积极意义上的学阀,这与他的学术理想与性格有莫大之关系。其实,顾心目中的学阀概念是一褒义词,不是为己,乃为公。顾以为做学问与征战一样,将帅、兵丁都是需要的,二者互相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要能做兵丁,但更要有做将帅的野心。研究学问的人如果没有做领袖的野心,顾说这样的人绝不会有独特的成绩。但如果单单只有做领袖的野心,而不肯切切实实下苦功,那则更没出息,因为这样的人从此只会“奔走联络,抢地盘,包而不办,排挤人才,陷害青年”。顾颉刚觉得要决绝舍弃做包而不办之领袖的野心,应当刻苦地工作,使得后世的人承认你是一个“真实的领袖”,而非空有其名。学阀,学阀,要先有学而后可阀,二者须若合符节才行。顾的这个意思在1919年批评马叙伦时已经明白表述。时为北京大学哲学门学生的顾颉刚很反感当时北大教授的马叙伦连载关于《庄子》的读书札记。顾说马叙伦做这种疏证、校勘记,自以为是一个大学者,其实“他心里也不晓得学问是什么东西”,只知有了名,受人恭敬,是很快乐的事情。顾颉刚不甘做马叙伦这种小文人、小学者。他承认,“我除了做学阀之外再没有别的路了”,他想做真学阀以打倒假学阀,“要为学术界造出一个真正的地盘,替代了现在存在的个人主义的地盘”。
顾颉刚喜欢聚合相关学人共举其成。好处是各司其责,但协调不好,便会顾此失彼。所以然者,乃在顾颉刚“好定计划,好拼命办一件事。盖弟生性贪多务博,好大喜功,无论什么事情,一经着手立刻会有野心,希望得到最高的成绩”,而且一着手就是“最大最好之计划”,结果往往是开局甚好,收尾实难,总有遗憾。从他一生的行迹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实在是一少见的爱学乐学的学术人。日常生活,都与学术和读书紧密连在一起。从他每日所记最终达数百万字日记、十五卷读书笔记以及大量文稿看,他几乎天天在读书,简直骇人!这种勤奋与毅力实属罕见,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难怪香港学者许冠三评价顾颉刚是20世纪罕有的读书人。
总括来说,顾颉刚想做名实相符的学阀,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求真实的名声,在宏大而厚实的学术事业里贡献出自己的一抔土。实际上顾也做到了,他在学术领域成功地开疆拓土,无奈他贪多贪大的性格既成全了他勃勃的学术雄心,也一定程度毁了他,许地山称顾为“学术上的多妻主义者”,虽为戏言也是实情。他也知道自己的特性,曾书一条幅“好大喜功,永为怨府;贪多务得,何有闲时”以自戒,只是性格使然,改不了了。
(本文选自《随笔》2015年11月期,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1934年年初,顾颉刚与谭其骧等人筹备组织禹贡学会,创办的《禹贡》半月刊成为当时中国历史地理、边疆和民族史研究的总汇,培养了一代历史地理学人才,并创立了中国的历史地理这门学科。
顾颉刚广集当时古史辨伪大讨论中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编成《古史辨》多册。他的重要著述尚有《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等。(摘自国学网)
②1923年5月,顾颉刚发表的《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引起史学界众多学者持久的考辨,参与者有钱玄同、胡适、魏建功、罗根泽、童书业、王国维、傅斯年、钱穆、冯友兰等。以此为标志,形成了以顾颉刚为领袖的“古史辨”派。它已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界、古典学界不可绕过的巨大存在。
1926年,顾颉刚的《吴歌甲集》由北大歌谣研究会出版单行本,这是一部科研价值很高的歌谣集子,不但出版的时间较早,而且有比较详尽的注释等。刘半农写信给他说:“中国民俗学的第一把交椅,给你抢去坐稳了。”(选自《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顾颉刚》)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顾颉刚离开中山大学而就职燕京大学,对用人标准提出七项要求,极为具体缜密,对所述七类人全面否定,显示了他的狂大得势。
B.顾颉刚心目中的学阀是一褒义词,不是为己,而是为公,故认为马叙伦连载对《庄子》的疏证、校勘等是小学者、小文人的做法。
C.顾颉刚从大学时代就有了要做真学阀、不做假学阀的学术追求,并且一生努力读书治学,笔耕不辍,终于有所成就。
D.顾颉刚在多个学术领域都有开创性贡献,是名实相符的学阀,他创立了中国的历史地理学科,还被称为中国民俗学的第一人。
E.顾颉刚一生学术成就可谓辉煌,但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弱点,那就是他有“好定计划”“好大喜功”“贪多贪大”的性格特性。
【答案】CD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
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
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此题的
选项均考核内容,其中ABE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2)顾颉刚为什么会提出“七项要求”?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案】①他之前曾受复杂的人事、学术环境的困扰,不能专心向学;②燕大人事关系简单、自由度大,
希望在燕大创造一个治学佳地,专心向学;③希望建立一个学术共同体,打破北平学界的“山头”,做一个
积极意义上的“学阀”。
【解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
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中山以及燕大的环境和自己的理想的角度进行概括。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
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
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
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
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提出要求的原因,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
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中山以及燕大的环境和自己的理想
的角度进行概括。
(3)“顾颉刚喜欢聚合相关学人共举其成”,有哪表现?请结介材料简要分析。(4分)
……
备战2017年高考二轮讲练测
(时间:120分钟,分值:160分)
班级 学号 得分
(说明:每题20分,共160分。)
1.【2017届江西吉安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段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丑兵 莫言
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我不但在军事技术、内务卫生方面始终想压住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煞风景。 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成“狗”字。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老卡(卡西莫多),艾丝米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戴了个脖圈!这是什么脖圈哟!黑不溜秋,皱皱巴巴,我撇了撇嘴,转过脸来。小豆子看到我的脸色,端着饭碗猴上去。“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艾丝米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
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把脖圈撕下来!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瞪了我一眼,慢慢地解开领扣,仔细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两个肩膀一个劲地哆嗦。大家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小豆子,小豆子低下了头。
丑兵要求到生产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请求。三年过去了,我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又和丑兵打起交道来了。
七九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连里召开动员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刚开过动员会,连队就像开水般沸腾起来,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有的还写了血书。下午,我到猪圈去,想看看这个全连唯一没写请战书的丑兵。丑兵正在给一只老母猪接生,浑身是脏东西,满脸汗珠子。看着他这样,我原谅了他。
晚上,支委会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丑兵闯了进来。他浑身湿漉漉的,赤脚穿着一双沾满粪泥的胶鞋,帽子也没戴,一个领章快要掉下来。他说:“请问连首长,这次是选演员还是挑女婿?”大家面面相觑,他又说:“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出的枪弹能不能打死敌人,扔出的手榴弹会不会爆炸?”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我也要上前线!”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开完欢送会,我思绪万千,向丑兵住的房子——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走去。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连声说:“副连长,快坐。”他一边说着,一边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他沉吟了半晌说:“副连长,不打出个样来,我不活着回来。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他拿出一叠手稿:“这是我根据我们家乡的一位抗日英雄的事迹写成的。他长得丑,小时天花落了一脸麻子,后来他牺牲了……”他把手稿递给我,我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梁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
几个月后,电台上、报纸上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我的丑兄弟的名字,他的名字始终未出现。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左目已瞎,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
我和三社并肩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被人背着慢慢爬行。我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我拼命地呼叫:“老卡!老卡!”他终于说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小豆子……不要记恨我……那碗豆腐……炖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了下去……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郭排长看不起丑兵,小豆子他们嘲笑丑兵,丑兵王三社就自暴自弃,迫不得已向连里要求到生产组喂猪,最后连里批准了他的这一要求。
B.丑兵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主动请缨,获准参战,为救战友,光荣牺牲,使读者对丑兵不觉产生无限深沉的感怀和崇敬之情。
C.小说中的“我”对丑兵的态度经历了厌恶、愧疚、惦念、感动几个心理过程,“我”渺小的形象与丑兵的高大形象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D.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和富有特色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主动请战的情节就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丑兵参战的决心的。
E.这篇小说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歌颂了以丑兵为代表的当代最可爱的人,语言活泼,运用比喻修辞,带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富有表现力。
【答案】BE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层次理清楚了,
题目就明了。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丑兵”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6分)
【答案】①朴实憨厚,胸怀博大。面对新排长的歧视、战友的奚落,他不怒也不骂,甚至被叫为卡西莫多也不介意,还自称“老卡”;他以博大的胸怀,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②为人热情,做事认真。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要求调到生产组喂猪,工作上尽职敬业,不怕辛苦。③富有理想,爱国勇敢。当连里讨论参加对越自我反击战的人选时,他主动请缨,上前线打击入侵者。受到战友们的歧视,但是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在养猪场读书写作;在战场上为救小豆子而牺牲。(每点1分,写全三点4分)【解析】题干问的是“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丑兵’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