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80+3170字。
师 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理解并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对比的论证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文中尊师重道的思想,谦虚好学的风气,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现实思想意义。
要点联系:1、知识目标的达成是为了应对高考中的文言阅读2、背诵课文是应对高考中的默写测试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教师由视频《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二、教学目标展示
1、 了解作家作品,扫清字词障碍,朗读课文
2、共同研习文本内容及重点研习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我们要达成的目标
三、检查预习
【多媒体展示】
1、作家作品、字词正音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出示一些重点字词,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出示内容见导学案预习内容)
【点拨】1、唐宋八大家2、“古文运动” 3、“韩潮苏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韩愈,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2、解题
四、文本内容研习探究
1、朗诵点拨
(1)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2)教师简要点拨朗读时的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说能力
2、共同研习课文内容
(1)设疑讨论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
师 说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理解并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对比的论证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3)理解文中尊师重道的思想,谦虚好学的风气,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二、预习内容
1、将下面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补充完整。
(1)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卒谥“____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 》。他是唐代“_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2)“说”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如《师说》、_______ 、__________ 等都是这种体裁的文章。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
A 句读(dòu) 郯子(tán) 官盛则近谀(yù)
B 经传(zhuàn) 老聃(dān ) 或不焉(fǒu )
C乐师( yuè ) 苌弘(cháng) 作《师说》以贻之(tái)
D受业( shòu ) 李蟠(fān ) 孰能无惑(shú )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
A 既使(即) 乐此不疲 撩开 丁是丁,卯是卯()
B 事由 功败陲成 (垂) 面事 (试)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 撰文 前拒后恭(倨) 搭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D 陷阱 眉清目秀 谙熟 冒天下之大不韪
三、合作释疑,互相研讨
教师设置问题或例题
1、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
2、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
3、古人如此的注重从师学习,那么择师的原则是什么?(原文语言回答)
4、、问题研习: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