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60字。
《师说》同步辅导与训练
美点探微
整散交错 灵活多变
——赏析《师说》的语言艺术
韩愈散文,雄奇奔放,气势高亢,富于曲折变化而又流畅明快。《师说》就是这样一篇立意高远,语言练达的文章。本文语言多彩多姿,富于变化,很能反映出韩愈文章的语言艺术特色。
一、整散结合,奇偶互现。这篇散文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使语言奇偶互现,错落有致。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这种比较工整的对偶句的连用,形式整齐,气势恢弘,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还有“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些句子中主体是四字,但又不受刻板的“四字句”限制,而是从文意和语气出发,做了灵活的变通。这些整散交错的句子运用于其间,读起来音节和谐,琅琅上口。使文章的语言具有一种酣畅流利,富有节奏的美感。
二、灵活多变,激越跌宕。这篇文章,不仅善于说理,还常常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句式,运用感叹句、反诘句,倾注情感,增强了说理的力量。例如,“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感叹从前,表遗憾之意。“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悲叹现在,抒发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其可怪也欤!”这一句用强烈的感叹语气,对“士大夫之族”的错误行为作了尖锐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士大夫之族”的强烈不满。还有反诘句,如“其皆出于此乎?”这一反诘句是对“圣益圣,愚益愚”作出评价、推测,质疑的语气中含有十足的肯定成分。这种错综变化的语气,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
三、妙用顶针,环环相扣。《师说》有好几处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例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以及“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等,使文句上递下接,加强了句子之间的连接,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前后连贯,气势流畅。
《师说》的确是一篇情激理切、气势浩瀚的美文,具有特别能感染人的语言美,气势美。
课堂十分钟
《师说》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
A.解惑(huò) 句读(dú) 郯子(tán) 不耻相师(xiāng)
B.苌弘(cháng) 老聃(dān) 近谀(yú) 不屑一提(xiǎo)
C.贻赠(yí) 嘉奖(jiā) 庸知(yōng) 六艺经传(zhuàn)
D.李蟠(fán) 不齿(chǐ) 愚人(yú) 或不焉(fǒu)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B.圣人无常师 常:常有
C.小学而大遗 遗:丢弃
D.吾师道也 师:学习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道之所存
B.闻道有先后
C.师道之不复
D.吾师道也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吾师道也 ②而耻学于师
③吾从而师之 ④位卑则足羞
⑤小学而大遗 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①③/②⑤/④/⑥ B、①⑥/②/③/④⑤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③/②④/⑤/⑥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