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80字。
师说
1.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准字音,背诵全文。
2.掌握重点实词“说”“相”“传”“贻”,以及重点虚词“于”“乎”“其”。
3.学习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事理结合的写作方法。
4.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品质。
1.纠正读音。以小组(4人)为单位,每位同学读1段,读完后,由同组的同学纠正读错的字音。然后同组的同学把全文齐读一遍,巩固读音。
2.纠正翻译。以小组(4人)为单位,每位同学翻译1段,当翻译出现错误时,同组的同学要纠正译错的地方,并说明原因。
3.归纳重要的文言知识。以小组(4人)为单位,把本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进行归纳,以提高文言翻译能力。
4.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以小组(4人)为单位,思考探究以下问题:老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2.领会并运用对比论证、事理结合论证的方法。
3.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品质。
1.诵读法。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2.提问法。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等方式解读课文,勇于向老师提出疑问。
3.练习法。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少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也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
4.在疏通文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借鉴对比论证和事理结合论证的写作手法。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比“论”随意。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这类文体。《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1.后世景仰。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